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创业 > 创业人物 > 正文

身价1150亿,年赚百亿,敢炮轰王石,为什么他这么狂?屁股干净

来源:百家号 发布时间: 2018-03-05 15:45:10 编辑:诚富

导读:在中国,体量巨大的企业家有不少,但是能说得上“狂”的却不多。

在中国,体量巨大的企业家有不少,但是能说得上“狂”的却不多。
比如曾经的地产航母朱孟依,虽然在曾经在地产行业有着统治力级别的影响力,但是在社会报道上却少有其相关的内容。再比如现在的腾讯、京东、百度,虽然大家都已经成为了各自行业里的大佬,即使在暗地里暗中角力,但是表面上却仍然是一团和气,甚至还能坐下来安安稳稳的吃一顿饭。
但是这对于严介和来说,却完全不给你们玩这些“花”的。因为他是“全球华人第一狂人”。

根据最新出炉的2017胡润百富榜,严昊家族的财富为1150亿元,在中国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八。严昊的父亲严介和是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曾数次登上胡润百富榜。

“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狂人的独特发家史
18年前,还是高中生的严介和,就已经透漏出了不安分的苗头。
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遇。项目到严介和手中已经是第五包了,严介和十一次跑南京,找项目,最终拣了这样一个“鸡肋”工程——不足三十万元人民币的一个配套涵洞工程。
这是一个注定亏本的“买卖”,可严介和却把它看作是一次机遇。严介和为了打响第一炮,加班加点施工,最终凭借着超高的效率和质量让业主大吃一惊。

从此,严介和一发而不可收,业务迅速不断扩大。先后参与了南京新机场高速、京沪高速、江阴大桥、连霍高速,沂淮高速、南京地铁等一系列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
2003年11月,严介和收购了“ST纵横”28.18%的股份。
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

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我们只关注亏损的企业。”这是严介和的收购哲学。“眼光不能太浅,要看到以后的机会。收购那些企业没有任何竞争,可以说是捡回来的,虽然企业的质地不好,但由此我们和政府建立了相当好的关系。”这一段话诠释了严的“假痴不癫”谋略和“取予之道”。
就拿ST纵横来说,当时严介和付出的成本5亿至10亿元。表面看来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最终赚的钱更多。而收购国企,已成为太平洋建设的一大特色,当然也是严介和熟谙中国商界的潜规则而作出的明智选择。公司的创立与壮大,离不开创始人的胆大心细,但一个公司的发展与进步更离不开各路人才齐力支撑。网总管,发展到推广行业前列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而这个人才是你么?
备受争议的“BT”
2005年,严介和以其个人身家125亿元从胡润百富榜第66位跃升为第2位,成为年度黑马。一年之内,身家从15亿飙升到125亿,争议、质疑再次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认为,在严介和被推上胡润中国内地百富榜之前,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富豪,而他一年之间从15亿增长到125亿,在外界看来是一个“谜”。亦有人认为,严介和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吃亏”是福,经商游走边峰,不“循规蹈矩”,为他创造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财富之路。
到2006年,这匹财富黑马又因被银行追讨3.82亿欠款站在了被告席上。9月,严介和因被媒体报道“多家银行逼债、负债已达4亿”而陷入“负债门”。报道称,半年多内,严介和的12处住宅先后5次被查封,绝大多数被反复冻结3次以上,诉讼原告为各地商业银行,令银行高层想不到的是,这个富豪“所有房子都是按揭的”。

此后,严介和分别在南京和上海拜会各路媒体,自称“一丝不挂”,并公布债务明细,称其不良贷款只有1.31亿元,“这点债务对于大集团不算什么”。受此事影响,2006年至2007年底,严介和一度选择了沉默。此影响延续至2013年,严称自己6年间未再向银行借过钱。
然而,此次事件让本就颇引争议的BT模式遭到了更大的质疑。
早年,严介和一度被贴上了“大骗子”的标签,主要来自他“跳海”创业时所创建的“BT(建设—移交)”模式,他还被称为“中国BT模式的鼻祖”。
所谓“BT模式”,是政府出资三分之一,企业垫付三分之二,之后政府逐年偿付工程款。而这种模式是国际承包市场出现的一块丰厚奶酪。
而作为苏太华系的主体企业,太平洋建设最擅长的就是BT融资模式,严介和首次试水“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
据《财经》一篇报道《严介和中国式BT生意:太平洋建设融资后拒还钱》提及,一家叫做中金嘉钰基金的公司在为太平洋建设集团的一个BT项目融资,这是一个政府的道路工程,据悉该项目投资收益非常诱人,预期年化收益12%以上,而当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

身价1150亿,年赚百亿,敢炮轰王石,为什么他这么狂?屁股干净

报道称,其中98个人参与了此项投资,但不久有人发现,资金使用方以县政府未拨付工程款为由,拒绝偿还本息。于是,98个投资人开始了延续数月的讨债之旅。正是这个不起眼的融资纠纷,掀开了“中国式BT”风险融资链条脆弱的一角。
2012年,财经国家周刊在一篇调查报道《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万亿项目或仅10%真实》中谈及,一位据称在太平洋建设集团工作过的内部人士曾在网上爆料,太平洋建设集团与地方城市签订的规模达上万亿元的BT项目大单,只有约10%是真项目。当时,严介和出来对调查记者回应了,说“90%都落地了”。
2013年,严介和在媒体面前回忆那场风波时表示,“2006年也不是太平洋自己造成的,媒体一炒作,银行收债,一批未到期的债都收,一下子把太平洋资金链弄断了。”他还说,“太平洋不会再出现2006年那种现象了。
但舆论对他的质疑并未减少丝毫。
炮轰王石
在2016首届天山峰会上,王石在论坛演讲中对万宝股权之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明确表示不欢迎民营企业成为第一大股东,并称“结果是非常清楚的”。
王石此番言论迅速引起各界热议。2月1日,江苏商界大佬、作为民企开拓者代表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公开表示,王石的话,代表了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傲慢与偏见,也反证了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和民营企业的不公正待遇。一句“不欢迎民营企业”打击面太广。

身价1150亿,年赚百亿,敢炮轰王石,为什么他这么狂?屁股干净

2月5日晚间21点,王石通过新浪微博公开致歉认错。王石表示,天山峰会上几句话,并非发言主旨,不料引发轩然大波。老王自己被指“傲慢”、“歧视民营企业”,或属咎由自取,不宜强作辩解。但给诸多友人带来迷惑困扰,实非所愿,心中十分不安,必须道歉,必须认错。
我为什么狂、张扬?因为我屁股干净
严介和通常喜欢举的两个例子,显得更为切近当下和自身的体会:马云的创造,一个电商,把传统商铺电死了,马化腾的一个创造,一个微信,把中国移动的短信给短路了,严介和首创和践行BT,曾经让建设部、建设厅、建设局90%的人都骂了,如今成了国家大力推广的PPP模式。所谓人群大数法则分布,在严介和的眼里,莫过于千分之一君子、千分之九百常人,千分之九十九小人。
而他之所以这么狂,也自然有他的道理,他表示:“我为什么狂、张扬?因为我屁股干净,中国的建筑税定额征收,没法偷、没法漏,我想偷、漏也做不到。”他甚至在微博上发帖《为什么我是“第一狂人”》称,自己对媒体是“铁公鸡”,一毛不拔,“我骨子里从没有媒体公关的概念,所以从不花钱去删不好的帖子;我们媒体公关费用是零,删帖费用是零。”
二代掌门人的低调“软着陆”
严介和因为他的狂而收获在商业成功之外更广泛的知名度的同时,也激发了很多媒体填字游戏一般的探寻好奇心。严介和曾经这样表示他和媒体的关系,媒体捧我捧的有点夸张,但贬我贬得更夸张。
从曾经的毁誉参半,到如今的一切用数据、市场、口碑讲话,中国最大的城市运营商的品牌形象也正收获越来越广泛的美誉度,这多少来源于一个人的低调,那就是如今太平洋建设的二代掌门人严昊。

身价1150亿,年赚百亿,敢炮轰王石,为什么他这么狂?屁股干净

在培养接班人上,严介和一直有自己的想法和步骤,很大程度上,严介和对儿子的态度是极为开放和鼓励的。
在儿子进入公司之前,严介和曾送给他一辆豪车,严昊却瞒着父亲将车卖掉,拿了100万去投资煤矿生意,但不到一年就泡汤了,“那时我对创业处于懵懂状态,很天真,觉得赚钱很容易。”
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领袖时代向团队时代转变,被媒体污名化还是过誉化背后的严介和,最终都要有个祛魅的过程。作为中国大陆民营实体企业第一的太平洋建设,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去严介和化的现代企业治理和媒体舆论环境中。而严昊恰恰完成了这样的“软着陆”。
中国的民营企业有很多,做大的也不少,但是真正绵延不绝的却屈指可数。严介和虽然“狂”,但是他也算真正带领太平洋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虽然社会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是对于已经退居幕后的他已经不重要了。
而对于已经软着陆的儿子严昊来说,也正一步一步继承严介和的衣钵,成为新一代的成功企业家。不过就目前来看,严昊并不具有他父亲的的“狂傲”,而这对于他来说,或许是件好事。
那么你对于严介和和他的太平洋建设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标签:王石 严昊 严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