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新兴产业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的迷茫与方向

来源: 法人  发布时间: 2018-04-03 16:13:04 编辑:诚富

导读: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但仍存在基础不牢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技术问题和创新能动性仍待破题

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但仍存在基础不牢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技术问题和创新能动性仍待破题

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从新能源汽车诞生之日起,这一争论从未停止过。

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把城市尾气污染转移到电厂周边,同时电池回收困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技术瓶颈仍需突破

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就是环境问题,正是能源革命推动了汽车的革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一方面得力于新能源技术革新升级,另一方面是环境倒逼的结果。

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三种类型。其中,国家鼓励纯电动或者插电式的发展,这其中既有节能环保的考虑,也有对能源安全的考量。传统燃油汽车对石油的消耗量很大,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对外依存度大约是65%,而新增燃油车的燃油需求几乎全靠进口。一旦进口出现问题,就会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污染转移”质疑,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电力来源中,清洁能源发电占1/3,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升级,未来清洁能源发电将越来越多。

电池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电池制作材料在不断革新升级中,未来最有希望广泛应用的是燃料电池,比如氢作为燃料,氢燃烧后变成水可实现零排放。

同时,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正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重点是电池回收研究。比如,比亚迪利用储能技术,将市场上回收来的电池在储能电站实现再利用,当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结束后,电池中的锂、钴、镍等金属均可再次化学回收再利用。

价格是否实惠、使用是否方便、驾驶是否安全,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6.57万副,其中纯电动汽车18.95万副,燃料电池及混合动力汽车7.62万副。

新能源专用号牌反映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管理日趋科学规范,同时,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建设也在日益跟进。近两年来,中国充电设施快速发展。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9.5万个,同比增长了82%。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建立了城市级的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国家电网、普天新能源、特来电、万邦等企业也建立了企业级的平台。

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但仍存在基础不牢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车桩充电接口不兼容的情况普遍存在,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低,充电接口安全标准有待提升,充电信息和支付网络安全风险等问题仍然存在。

电池性能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在电池方面,中国已处于国际第一梯队,很多外国公司也在用中国企业生产的电池。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拥有电池回收处理线,但回收业务并不多,因为比亚迪动力电池的寿命高于整车寿命。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2017年,新能源汽车堪称国内市场一大亮点,行业增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销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比亚迪、北汽等知名车企均有不俗的成绩。

光鲜亮丽的销量数据背后,少不了许多车企的担心: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退坡牵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神经。自2010年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补贴额度逐年下降,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逐年提高,政府对汽车企业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断降低。这显示出政府希望由市场力量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补贴只是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提供生长空间和争取时间,随着市场的发展,政府应该适时退出干预。

政策转变将如何影响这个势头正猛的产业?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中国汽车企业的信心没有减退,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依然满怀期待。

北汽集团日前宣布,到2020年,首先在北京市场上停售传统燃油车,到2025年,在全国市场停止生产和销售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价格贵,贵在了电池所占的40%。根据现在电池的技术进步发展来看,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成本将能够与燃油车持平。

业内人士认为,电池成本高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预计到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可以达到和燃油汽车相当的地步。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骨干整车企业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高于行业世界平均水平。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海外,来自中国的绿色科技同样受人关注。

自2012年6月比亚迪在荷兰签订6台电动大巴出口合同以来,比亚迪电动大巴在全球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获得新订单,目前已“驶入”全球5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向全球交付各类纯电动巴士3.5万辆以上,获得全球各地客户的青睐和认可,持续引领电动巴士行业发展潮流。

中国汽车的发展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先行。自从接触汽车以来,中国燃油汽车的发展始终追赶不上西方的步伐,但电动汽车给了我们打响“翻身仗”的契机。如今,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有很大的突破,在电池方面中国已处于国际第一梯队,在整车水平方面与国外差不多是同等水平。

智能化已经被众多国家和汽车企业认定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在刚刚结束的底特律车展上,智能化成为全球汽车企业集中展示的重点。全球汽车产业正在步入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主的转型升级时代,中国将不断完善政策,加快推动智能汽车发展。

新能源和智能化是业界公认的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迎来高峰;2025年,智能化汽车将落地应用。未来的汽车将解决好高效、安全、环保这三个问题。

标签: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