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张氏 > 正文

张氏名医的历史担当、成就与荣誉

来源:策牛网 发布时间: 2022-07-21 10:07:48 编辑:夕歌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大医、名医都姓张,这与张氏家族心怀大爱,善于创新有关。

作者:张彦林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大医、名医都姓张,这与张氏家族心怀大爱,善于创新有关。

特别是影响全球的医圣张仲景主张“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一主张,为张氏家族注入了强大的医学基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张家人争当名医,前赴后继,开拓创新。大医精诚。他们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时期,以其迥异的思维和独到的建树,悬壶济世、拯救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理论内涵,使张氏名医在人类医学史上、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争奇斗艳、争相怒放。

在这次抗击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战“疫”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医张伯礼、名医张文宏更加引人瞩目。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钟南山授予 “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如果再增加一位,非名医张文宏莫属!

这可让其他姓氏情何以堪?

特别是大医张伯礼,在武汉疫情爆发后,以72岁高龄逆行武汉,在没有针对性药物和疫苗之时,他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病人救治。在中央指导组于2020年1月27日晚上开会时,张伯礼院士针对患者和非患者混在一起,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这四类人都应该是被隔离的而没有隔离的危急时刻,他力排众议、力挽狂澜,建议中央指导组立即根据病情进行分层分类管理,集中隔离,对隔离人员普遍使用中药。中央指导组采纳了这个意见,果断把‘四类人’分开。谋定而后动,这个谋划与决策是武汉抗战疫情的分水岭,从此武汉抗战新冠肺炎病毒走上了正确轨道。

张伯礼还提出由中医进方舱医院,并可由中医承包方舱治疗的方法来阻断疫情。经中央指导组同意,张伯礼团队承包的江夏方舱医院无一例轻症转重症、无一例患者出院后复阳、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的“三无”亮绩。现在,由张伯礼和仝小林院士拿出的中医药治疗新冠的方剂正在极力“悬壶”欧洲。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1948年2月生于天津,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现为该院名誉院长。张伯礼是中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 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的张氏名医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张氏名医:

1、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以及后人根据他的著作摘出的《金匮要略》,中医史上的四大名著有其二。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张仲景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没有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张仲景凭借《伤寒杂病论》不仅拯救了本国挣扎在瘟疫之中的百姓,还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黑死病曾经夺走了欧洲三分之二的人口,如果不是这本医书的传入,欧洲基本就要“亡国灭种”了。因此,张仲景还被英国著名史学家、科学家李约瑟先生赞叹为:是一位拯救了整个欧洲命运的人。

2、张文仲 【(公元620年-700年),洛州(今河南洛阳)人】,应有“灸圣”之美誉。唐代著名医家,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善疗风疾,精于灸术。至武则天时,“诸医咸推文仲等三人为首,三人中当推张文仲为首”。

虽然张文仲撰写了《张文仲灸经》及其《疗风气诸方》、《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随身备急方》三卷,均佚,但他的这些著作佚文均可见于《外台秘要》。主要著作有《张文仲灸经》《疗风气诸方》和《随身备急方》等。张文仲的“风疾灸疗”理论和实践在中医史上独树一帜。著名医学家王焘著有的《外台秘要》40卷。王焘对张文仲推崇备至。王焘说“至于火艾,特有奇能”“不录针经,唯有灸法”“要中之要,无过此术”。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而关于扶阳他认为的自古“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是的,在中医诊疗的三大体系当中,毫无疑问,灸针为中医三大体系之首,灸在针之上。如果说张仲景的《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诊治之原理,那么张文仲则找到了中医诊治之首要和首选。在2003年非典和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段中,国医大师邓铁涛、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中医领域里少有的几位中科院院士之一仝小林都首推艾灸来防治非典和新冠肺炎病毒。可见,艾灸至今居功至伟、张文仲当为“灸圣”。

3、张元素【(1131-1234年),字洁古,金之易州(河北省易县军士村,今水口村)人】, 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医学思想的可贵之处,首先是他具有革新精神。他虚心研究学习古代的医学理论,但不拘泥古方。他明确地声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著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药注难经》、《医方》、《洁古本草》、《洁古家珍》以及《珍珠囊》等。其中《医学启源》与《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最能反映其学术观点。

张元素具体的医学成就对于后世影响广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的脏腑辨证说。即从人的脏腑寒热虚实来谈病机辨证的学说。二是他的遣药制方论。即根据药物的特性处方的一套理论。张元素认为各种药物的气味厚薄是不相同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他把药物诸品分成五大类,这是他的创见。他还发明药物归经之说,取各药性之长,使它们各归其经。张元素在脏腑辨证,遣药制方两方面的理论,不仅在当时具有指导意义,就是今天,也仍为我们借鉴和运用,是对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4、张从正【(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县郜城乡人】金代医学家,金代四大名医之首。张从正私淑刘完素的学术观点,对于汗、吐、下三法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扩充了三法的运用范围,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为祖国医学的病机理论和治疗方法做出贡献,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又称为“攻邪派”的代表。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儒门事亲》等。尚有《心镜别集》一卷、《张氏经验方》二卷、《张子和治病撮要》一卷、《秘传奇方》二卷传世。张从正对中医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拓展了汗、吐、下三法,开创了“攻邪派”。

5、张景岳【1563-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14岁随父进京,师从名医金英,得其真传,张景岳之医名名噪京师。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含《新方八阵》)、《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张景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及“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创立了“温补派”。张景岳对于整个中医史,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也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峰。张景岳写就的《景岳全书》,论其整体性、全面性、辩证性,至今无人能超越。

6、张志聪【(1616—1674),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医家。 世业医,尝著《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主张《灵枢》是针灸专著,认为仲景著作系其原貌,反对错简论之说。其他著作尚有《侣山堂类辨》、《本草崇原》等,俱行于世。晚年又著《伤寒论纲目》九卷(1673)、复集《伤寒论》各家注而为《伤寒论集注》,书未成而卒,由门人续撰为六卷。另有《针灸秘传》,未见传世,门徒甚众,以高世栻最为有名。

7、张璐【(1617~1698),字路玉,号石顽老人,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公元1667年编撰成《伤寒缵论》与《伤寒绪论》各二卷。张璐对脉学很有研究并富有经验,认为“入门宗派不慎,未免流于异端”,怀着“吾当以三昧水涤除尘见”之宗旨,于公元1689年撰成《诊宗三昧》。

张璐的医著中影响最大者为《张氏医通》这部专著。 张璐写作此书,历时50年,曾参考历代医籍近130种,以病集方,方有方解,辨析配伍。本书内容丰富,刊行以后流传颇广,人称“诚医学正宗也。”

张璐参考《本草纲目》写作方法,于康熙乙亥(1695)撰成《本经逢原》四卷,分为32部,载药700余种,记述药名、产地、性味、炮制、《本草经》原文、发明、治法等,论述中有很多都是作者本人见解。

8、张乃修【(1844-1905),字聿青,又字莲葆,祖籍江苏常熟人】,清末著名医学家。尝旅居沪上十余年救奇难大症无数,医名大振,从游者甚众。传世有《张聿青医案》又名《医论治案》凡20卷。

9、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祖上于明代时迁居河北盐山县边务乡。】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泰斗。

张锡纯在其行医生涯中主张中西医应取长补短,相互汇参,并将自己的经验加以整理,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刊行,在医界引起很大反响,深受医学界广大读者的推崇,后经奉天章福记书局多次刊行,畅销海内外,被称为“医学中第一可法之书”,是20世纪初我国重要的临床综合性名著。张锡纯亦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

10、张山雷【1872-1934年,名寿颐,江苏嘉定人。】清末民国医学家。因母病而农工党员,开始学医,先后随当地老中医俞德琈、侯春林及吴门黄醴泉诸先生学习内科,后又随朱阆仙先生学习外科。曾自出家资,筹设中医学校于黄墙村家塾。后又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聘请,担任教务主任,著有《难经汇注笺正》、《中风斠诠》、《疡科概要》等,为中医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综上,历史上的名医中,我们这里也只是列举了其中张氏家族当中最著名的10位佼佼者作为代表人物,难免会挂一漏万。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再让我们来看看张氏家族这8位当代的国医大师吧!

第二部分,当代国医大师中的张氏名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消息显示,“国医大师”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每5年评选一次,目前已评选三次共90位国医大师,其中张姓国医大师8位,评选国医大师的首要资格条件便是从事中医事业50年以上。今把8位张姓国医大师的简介和成就推荐给大家,以便大家了解、学习和分享。这8位中医大师均为男性汉族人.

1. 张琪【1922年12月出生,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194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肝肾病大家。

“著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劳淋经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疏肝健脾活血软坚清热利湿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肝舒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如“宁神灵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炎Ⅱ号水丸治疗IgA肾病血尿的进展研究”等,指导“补脾肾泻湿浊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血尿的临床研究”等课题的研究。1989年“宁神灵治疗神经官能症的研究”。

从事肾病研究40余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衰竭等的治疗疗效卓著,具有特色。先后著有《脉学刍议》、《中医学基础》、《中草药学》、《临床经验集》、《张琪临证经验荟要》、《张琪临床经验辑要》和《中医临床家张琪》等。著名中医学家经验传薪《碥石集》第1—7集均有其论文收录,多年来在国家、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由其主持或直接指导完成的多项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研制的宁神灵冲剂治疗神志病,1984年在布鲁塞尔展览中,获尤里卡银牌奖。

2. 张灿玾 【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9 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针灸大家。

出版了《针灸甲乙经校注》、《素问吴注》、《松峰说疫》、《经穴解》、《石室秘录》点校、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黄帝内经文献研究》、《医余吟草》诗词集。撰写了《中医古籍文献学》。

3. 张学文 【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 年 5 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学文提出了“颅脑水瘀证”新观点。张学文主要的科研成果有:他研制的“通脉舒络液氏口服剂”辩证治疗中风(脑血栓形成),获卫生部1986年重大科研成果乙等奖。他研制的“小中风片”1990年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中医治疗小中风证的空白。他研制“出血热预防片”属国内首创。他自创的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使患者起死回生。

张学文创立的“颅脑水瘀论”,改变了传统中药给药途径,研制出了中药静脉滴注剂、肌肉注射剂、肛肠灌注剂、片剂、口服液等剂型,拟订的“清脑通络片”处方,多次获奖。张学文还先后公开出版了《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医学求索集》、《疑难病论治》及《中风病》等学术专著10余部。张学文主编、合编的著作有《瘀血证治》、《舌诊图鉴》、《中医内科急症学简编》等。

4. 张镜人 【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 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胃病肾病大家。

医学成就:A创调气活血法 曾创调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证实,疗效显著,打破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腺体萎缩不可逆转的观念,为防治胃癌开拓了新的途径。B慢性肾功能衰竭采取清湿热以泄邪浊,益气阴而养营血的标本同治法,为临床所验证。

5. 张大宁 【1944年9月生,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天津市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1959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肾病大家。小行星8311号以张大宁命名。这是宇宙中唯一的一颗以一位医学家命名的星——张大宁星。同时张大宁也是三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

学术成就: 张大宁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实用中医肾病学》和《中医肾病学大辞典》,科学、严谨地规范了“中医肾病”的概念、范围及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从而使“中医肾病学”从中医内科学中科学地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系统完整的中医临床学科。

张大宁还提出“心—肾轴心系统学说”、“肾虚血瘀论和补肾活血法”等理论,现已在除肾病外的多种病症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此理论为指导,研制了“补肾扶正胶囊”、“活血化瘀胶囊”、“补肾止血胶囊”、“肾衰排毒胶囊”、“糖肾康胶囊”等二十余种中成药。

6. 张志远 【1920年7月生,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1944 年1 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名老中医。妇科病大家。

辑有《张志远医论探骊》,穷四十年之心血著成《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发表论文400余篇,成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7. 张磊 【1928年10月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47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注释《产鉴》一书,著有《张磊临证心得集》和《张磊医馀诗声》。创立了具有临证特色的八法:疏利法,涤浊法,轻清法,灵动法,运通法,燮理法,达郁法,固元法。

8. 张震 【1928年11月生,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主任医师、研究员】,1959 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肾病艾滋病大家。

他重视扶持人体先后天之本,善用调补脾肾之法,促使慢性顽固性疾病恢复好转。他亲手拟定的两个治疗艾滋病的中药处方(扶正抗毒方,康爱保生方)现已治疗云南该病患者10095人,取得了相应的疗效与良好的社会效益,体现了国家对艾滋病人的关怀政策。

综上,张氏名医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尽管中国中医发展之路坎坷曲折,但前有先贤师表的宏篇经典——昭昭在目,后有张氏岐黄学者的殚心竭虑、竭诚尽智,相信张氏中医定当名医辈出、不负苍生,佑我中华,走向世界!

标签:张氏 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