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刘志超:摄影原创意识之我见

来源:今影像 发布时间: 2021-12-08 17:00:33 编辑:夕歌

导读:就摄影意识而言,落实到创新成果上,笔者认为摄影原创意识很重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的意识支撑与统领。围绕事物运行客观规律的各个领域都因其现实形态的存在和国度、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生成人的不同意识。谈起生活,人们会萌发生命意识、安保意识、生态意识、忧患意识、平等意识、发展意识等;谈起艺术,人们会体悟到文化意识、文学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主观意识、担当意识等等。就摄影意识而言,落实到创新成果上,笔者认为摄影原创意识很重要。

意识,是人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认知态度的心理形态总称,是个人、团队、国家意志、思维能力、发展能力的体现。那么什么是摄影意识,笔者认为是围绕摄影所产生对拍照对象的文化认知态度,以及情思艺选择的思维能力和影像表达能力的构思。摄影意识所生成的意识与内容十分丰富而宽泛,而意识的产生靠人的思维活动来催化。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历史观等成熟度,又决定了摄影意识创作中的思想方法、观察方法、判断能力、构思表达能力和命题的水平。

那么什么是摄影原创意识,系指摄影人所具有排他性、创造性、独特性、个性创作思维。其创作成果通常具有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视觉特征和思想感受,并具有首创、拓荒、创造、填补空白意义的作品。笔者是针对摄影发展拐点的同质化通病而专门提出原创意识的话题。

诚然,摄影成果之所以始终有千差万别的特质,是由作者各自不同意识而决定的,长期以来始终有千篇一律的趋同摄影作品,这也是由缺乏摄影原创意识而形成的。

意识是作者思想、理念、价值追求、艺术呈现、理论建树以及完成影像成果的直接反映。善于否定自己,完善自己,寻求别样意识的作者,将会给创作带来青春常在的艺术生机与活力,反之就容易走向雷同化、似曾相识的“昙花一现”创作之路。尽管许多名家高手捧过金杯、登过金榜,但只能佐证以翻篇的经历。艺术发展走向、评判标准、受众者鉴赏水平是伴随着时代的进程而演进变化,彼此没有一劳永逸的评价规则、尺度。换言之,艺术创作的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取决于作者动态求进的心智,其实心智的力量就是作者脑海中留下记忆的纵横交错的摄影意识。繁多的摄影意识最需激活的是原创意识,而不应停滞在被动意识下求同思维的艺术生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活动形态分为三种,一是意识(或称显意识,可自由思维和体验的);二是下意识(或称前意识,头脑已掌握的经验,可下意识与现场创作行为惯性联动);三是潜意识(或称无意识,如同电脑把创作的体验、经验与教训纳入记忆而沉淀储存,便于再创作提存运用)。作为作者不论你是否掌握摄影心理学的理论,其实你早已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这三种意识的共融互渗的兼容过程。三种意识的梯次作用只是认知与实践摄影创作的一般性规律。而重要的是第一种意识,如何再生成突破思维,把曾形成人们已熟悉的影像符号、元素、模式转化为陌生的、新奇的新作构想;第二种下意识,影像定格前不顺从下意识的反叛心理、逆行心态,将原惯性经验倒施为超常规的“破”字当头的创新行为;第三种潜意识,发挥潜意识资源积累的记忆优势,把静态的视觉经验存储转化为活的拓荒成果的无止境潜能。这三种意识不应成为僵化的创作依托,应运用辩证的思维激活三者的逻辑关系。一旦举起相机定格创作对象前的那个时段,首先应以比较思维发问自己是否重复别人的成果。只要有了“原创意识”优先于“快门定格”的前提下,或许我们会减少更多重复性的创作,避免抄袭之嫌。

坚守和培养摄影原创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原创内涵深刻理解与分辨,是一个漫长的学习、积累、博弈、体验、创作的凝练过程。增强原创意识是克服重复、模仿、跟风扎堆、非理性创作的先进与落后思想交锋和创作风气的转变。推崇原创之作是遵循文艺创作规律、鼓励创新、提升作品质量,打造时代精品力作的必然要求。

原创之意不仅仅是作品的题材、命题、风格、样式、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作者自觉养成具备与时代前沿的理论观念、鲜活的思想、独到的视角和新颖迭出作品的能力,原创的初心是与时俱进的创新。不论是职业化队伍、具有专业水准的摄影人,包括业余摄影爱好者,凡是志在摄影事业有所成就,必然要选择原创意义创作的历史站位,才有可能成为时代所需、担当使命的先觉者、先行者。

笔者认为增强摄影原创意识需深刻理解和掌握八大思维的内涵关系。

其一、创造性思维(或称原创思维),它是文学艺术创新的源泉,也是摄影创作中系列思维体系的综合性概括和引领性创新的灵魂;

其二、视觉思维,创作中最原始、最直接、最高级的思维方式,也是成熟作者厚积薄发理性直观拍照对象的快速抉择的反映;

其三、逻辑思维(或称抽象思维)是将直观所选取的对象通过逻辑推理、归纳、演绎,并用原理的方法等形式进行思维而创选出新概念、新经验、新原理和新的艺术形象;

其四、形象思维,它是摄影创作广泛应用的思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内象与外象、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的统一贯通过程中的思维创作,打造出新的人文、社会、自然的新影像、新内容、新思考;

其五、灵感思维,是作者最渴望、最富有戏剧性突变的心理反映与构思。好的灵感看似无规律可言,甚至出乎意料,其实沉淀和深藏于作者大脑的三种意识,即意识、下意识、潜意识三者思维碰撞所爆发出对作品境界与品质的飞跃与升华;

其六、想象思维,是一切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的人脑的特殊思维功能,想象思维是摄影创作的动力源于先导,它与人的信仰追求、思想胸怀、文化情感以及学养、涵养、修养密不可分,是创作中有极大的自由度、宽容度和思维活动空间;

其七、逆向思维,是突破和反叛于人们原有的心理定式和构思套路,以超常规、超现实的反向思维,对创作对象进行超越常态的视觉经验的观察发掘和影像元素的创造性重组表达,创作出独特的甚至是另类的新观念、新创意、新影像和新的审美价值;

其八、受众思维,这是笔者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是创作体验中不应忽视的大众读者接受作品程度的作者自觉考量的思维活动。人民喜欢、时代需求是作者深扎大地、贴近生活、凝练作品的民族血脉。

以上八大思维是增强原创意识的主要要素。彼此间既有相对独立的要求,又有其互动而相得益彰的关系。具备原创品质的评价主要取决于艺术生产的消费者、受众者和业内的认同。作者不仅要学习早期以及至今经典的原创作品,还要海量增加不同门类摄影作品的阅历,在积累的比较中提高识别能力和鉴赏评判水平,在永不停歇的学习实践中,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新颖精美的原创作品。

(文章以下配图不是专门为文章配制,仅供读者阅文时鉴赏辨别)

作者:刘志超,辽宁大学教授、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新华社中国新闻图片特邀摄影师、辽宁《影像评论》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