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上市 > 上市 > 正文

中证协信披抽查震慑,不足一月4家公司火速撤回IPO申请,创业板占三家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 2022-01-25 17:46:03 编辑:夕歌

导读:有市场观点认为,近期IPO撤单现象较多主要是因为部分公司准备不够充分,还有个别公司因为经营情况不佳、业绩大幅波动而撤回IPO材料。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中证协信披抽查再次激起IPO撤单潮。

1月24日,根据沪深交易所官网更新显示,武汉市蓝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蓝电”)、壹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物科技”)、辉芒微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芒微”)三家企业相继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

实际上,上述企业均在中证协1月7日发布的9家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中,而除去近日撤单的三家公司外,同样在抽查名单中的江苏中恒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恒宠物”)亦早在1月13日便递交了IPO申请撤回文件。

据记者了解,武汉蓝电、壹物科技及中恒宠物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分别计划募集资金1.90亿元、2.77亿元及4.79亿元,而辉芒微则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计划募集资金5.86亿元。而在交易所官网可以得知,4家公司从IPO受理到最终选择撤单的时间均不足一月。

对此,有市场观点认为,近期IPO撤单现象较多主要是因为部分公司准备不够充分,还有个别公司因为经营情况不佳、业绩大幅波动而撤回IPO材料。

从基本面来看,武汉蓝电是一家电池测试设备运营商,主营电池测试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在2018年-2021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936.12万元、8412.14万元、8879.89万元和4946.92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22.93万元、4012.03万元、3959.82万元和2223.97万元。

在盈利能力不算高的同时,武汉蓝电2018-2021年上半年的综合毛利率亦在逐年走低,分别为73.03%、68.76%、65.58%和65.17%。招股说明书中也表示,公司毛利率水平受到产品销售价格、产品结构、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公司在企业客户的业务拓展过程中,存在单项合同金额相对较大、竞争相对激烈的情形,公司规模增长可能带来一定的毛利率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再来看壹物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功能性缓冲包材以及化学过滤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功能性缓冲包材产品主要包括改性EPS缓冲包材、EPO缓冲包材、EPS缓冲包材、EPP缓冲包材。公司在2018年-2021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492.71万元、1.74亿元、2.15亿元和1.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2.45万元、3918.22万元、3765.71万元和2573.37万元。

报告期内,壹物科技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7481.62万元、1.74亿元、2.15亿元和1.35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85%、99.86%、99.83%和99.83%,其中,公司向京东方集团的销售金额分别为6,783.86万元、17,252.34万元、20,478.03万元和13,304.91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54%、98.95%、95.17%和97.73%。较高的客户集中度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而较早“认怂”的中恒宠物则是一家专业从事宠物用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宠物卫生清洁用品、宠物家居休闲用品等,具备宠物用品领域多品类综合供应能力。公司在2018年-2021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55亿元、9.62亿元、10.68亿元和5.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20元、3419.28万元、9426.60万元和3548.5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恒宠物产品销售以境外市场为主,主要销往北美、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各期,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39%、95.60%、95.82%及96.66%,其中向美国客户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3.91%、85.04%、84.72%和81.16%。

最后的辉芒微是一家定位于“MCU+”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公司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微控制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和存储芯片设计能力和大规模量产经验的IC设计企业,也是国内少数具备半导体器件和工艺独立开发能力的IC设计企业。公司在2018年-2021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2亿元、1.84亿元、3.08亿元和2.2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32.44元、-1096.80万元、5173.89万元和6687.60万元。

公司在业绩不算稳定的同时,还存在着对主要供应商采购比例较高的情况。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1-6月,公司对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分别为78.30%、81.49%、83.80%和82.66%。

此外,辉芒微亦坦言,未来若公司主要供应商业务经营发生不利变化、产能受限或合作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公司不能足量及时出货,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