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新兴产业 > 生物产业 > 正文

我国应加快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

来源:热点我见 发布时间: 2022-05-24 16:09:59 编辑:夕歌

导读: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把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支撑f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转基因技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备预期。自然界中同样广泛存在自发的转基因现象,譬如植物界的异花授粉、天然杂交以及农杆菌天然转基因系统等等。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较为常见的包括了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生产疫苗、食品等。含有转基因作物成分的食品具有与普通食品一样的安全性。世界各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因为国家不同而异。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凡是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可以放心食用。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把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支撑f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业转基因生物主要包括: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等。

农业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转基因技术有利的一面:

1、通过基因的改变,增加了食物的种类,提高了食物的品质;

2、提高了粮食产量,可以解决粮食短期问题;

3、增加食物的营养,提升食物的品质,这也是转基因食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4、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由于转基因农作物吸取了多种农作物的优点,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

转基因技术不利的一面:

由于转基因食品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因此有许多潜在的风险。

1、人们普遍关注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担心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健康,而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材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

2、转基因技术是将其他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这有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使得生物遗传的多样性丧失,破坏生态平衡。由此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被消除。


3、许多生物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产权,对所销售的转基因种子做了“绝育”处理,使得转基因技术造成了生物污染;

4、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例如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使用更多的除草剂,这样就会危害其他的转基因作物,导致非转基因作为受到伤害甚至灭绝。

为何要发展转基因技术?袁隆平院士已经给出了答案,他指出:“如果我们现在不发展分子育种,短则5年、长则10年,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于国际水平。

今后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利用,没有技术就没有地位。对待转基因产品,科学慎重的态度并不是拒绝的态度。”

转基因技术关系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事实上,转基因技术关乎到整个中国的粮食安全,通过发展转基因技术,有助于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近些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供给充足,2021年粮食产量获得了“18连丰”。然而,我国的粮食进口也创下历史新高。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数量1.6亿吨,同比增长18.1%,进口金额748.1亿美元,同比增长49.2%。


其中,大豆累计进口数量为9652万吨,而2021年玉米进口量较2020年增长近2倍,达到2835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我国连续粮食丰产,为何还需要大量进口粮食?主要是我国的粮食需求在不断增加,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来精加工成高端食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肉蛋奶类消费的增加,需要相应饲养动物的粮食进口也随之持续增长,尤其是大豆、玉米的进口规模大、对外依存度较高。

而我国对进口农产品的依赖,有三大痛点:1、绝对量过高;2、进口国单一,约73%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3、进口农产品集中,主要为大豆、油菜、玉米。其中,进口大豆主要是用来榨油和作为饲料。豆粕是优质饲料蛋白,养猪、养鸡、养牛和养鱼等都依赖于高蛋白饲料供给。

转基因试点种植效果十分明显

2019年,起源于南美洲的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以来,不仅对玉米等农作物有很大的危害性,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也构成了严重威胁。而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可达95%,转基因大豆除草效果在95%以上,明显优于常规大豆喷施除草剂的效果,可降低除草成本50%,增产12%。


由此可见,,利用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成本、价格、品质等方面的竞争力。

当前世界种业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竞争,核心就是生物育种技术的竞争。近些年来,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生物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全球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格局。

根据国际能源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报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19年的1.904亿公顷,增长了约112倍。按照单种作物面积计算,全球79%的棉花、74%的大豆、31%的玉米和27%的油菜,是生物育种的品种。

除了以上四大作物外,已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的作物还有苜蓿、甜菜、甘蔗、潘木瓜、红花、土豆、茄子以及少量的南瓜、苹果和菠萝。

美国已批准18种转基因生物的商业化生产。全球批准进口转基因作物产品的国家和地区有42个,种植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巴基斯坦,中国排名第7,前5个国家种植了全球91%的转基因作物。


目前我国转基因生物的产业化发展严重滞后,亟待突破,我国主要农作物中,至今仅有转基因棉花实现了产业化,此外有少量转基因潘木瓜的商业化种植。

造成我国转基因生物产业化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最大障碍就是公众接受度不高,所以专家呼吁要消除刻意将转基因“妖魔化”的谣言制作和传播市场。

其次,还存在着关键核心技术原创不足、生物技术产业化政策研究滞后、现代创新型种业企业和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等方面的原因。

结语

我国一直本着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原则有序推进转基因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虽然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进展较慢,但是,相信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以及国家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重视,未来中国的转基因产业化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