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商学 > 论道 > 正文

经济学家孙立平:决定经济发展的是什么?投资,还是消费?

来源:新经济学家 发布时间:2023-10-07 16:30:09 编辑:夕歌

导读:供给决定与需求决定这种争论,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正面讨论这个问题显然超出笔者本人的能力和知识积累。在这里,笔者只想指出一点,也许可能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供给决定与需求决定,关键是看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及所面对的具体情形。

文 / 孙立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人们经常争论一个问题:决定经济发展的是供给?还是需求?

这个问题,在当前有着很现实的政策含义。疫情之后经济反弹不尽如人意,其症结,或者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供给端,还是在需求端?对此,有着两种不同的思路。供给端的思路,最直接的就是投资,当然不仅仅限于投资;需求端的思路,最主要的就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涉及到经济学中一个持久而深刻的分歧,即决定经济增长的,是供给还是需求?这就是所谓供给决定还是需求决定的争论。

供给决定的观点,源远流长。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早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就提出了后来被经济学家所称的“萨伊定律”,其内容是“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其表述是:“一种产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萨伊定律,直接催生了后来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

有人用鲁滨逊与星期五的例子来诠释萨伊定律:鲁滨逊摘果子,星期五抓鱼,鲁滨逊摘了果子才有支付鱼的能力,才产生需求,星期五也一样;单纯的鲁滨逊想吃鱼和星期五想吃果子都不叫需求,而只能叫需要。鲁滨逊摘到果子,他先有了果子的供给,才有了对鱼的需求。

在此之后,对萨伊定律的争论和批评一直不断。虽然批评的角度和理由各不相同,但最基本的意思是,供给决定论是把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看得过于简单了,而且忽视了需求的独立作用。于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的需求决定论应运而生。后来的经济学家将凯恩斯的观点概括为“需求会创造它自身的供给”,即凯恩斯定律。

供给决定与需求决定这种争论,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正面讨论这个问题显然超出笔者本人的能力和知识积累。在这里,笔者只想指出一点,也许可能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供给决定与需求决定,关键是看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及所面对的具体情形。

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中国所面对的几乎是全面的短缺,供给是最主要的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供给显然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于是,增加投资,给国有企业放权松绑,鼓励个体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物价改革从而使市场能发出正确的信号,甚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成为当时必然的政策选择。而这个过程也恰恰可以验证萨伊命题。

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情况就不一样了。从那时起,中国就逐步进入一个过剩时代。而当一个社会进入过剩时代的时候,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也变了。原来是一物难求,人们这个也缺哪个也缺,关键是落后的产能无法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东西。这时,供给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到了过剩的时代,逻辑就完全反了过来。这时候,谁能发现市场,能找到消费者,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何看待供给与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果从理论上来探讨,确实太过复杂,刚才也说了,我本人也力所不逮。但从常人的角度看,下面的比喻,也许可以让我们理解其中一些浅显的道理。可以把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简单比喻成面与水的关系。面多了需要加水,水多了需要加面。正好合适就叫均衡。哪个是决定因素?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有人担心,强调需求的重要性,会不会强化凯恩斯主义的思路,从而强化本来就已经非常强大的行政权力?我觉得,这种担心有点似是而非。关键是要看解决需求问题的方式是什么。这几天我一再强调,解决中国的需求问题,就要调整分配格局,调整政府与居民间收入分配的比例,而这与凯恩斯主义没有丝毫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