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 > 南京 > 正文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南京金融对外开放提速加码

来源:中工网 发布时间:2023-07-10 14:26:29 编辑:诚富

导读: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既符合基本国策与国家发展大势,也是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

去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南京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明确授予104条高含金量开放政策。其中,五分之一涉及金融业对外开放。作为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南京金融业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推进,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成为推动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放宽限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申请条件”“支持跨国企业集团建立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在104条综合试点政策任务中,金融领域就占了五分之一的数量。

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政策的含金量非常高,具体到金融领域,南京从放宽金融业外资准入条件,推进跨境资金流动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外资设立证券、财务、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养老金管理公司,支持企业设立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方面加大了推进力度,为境外企业共享南京资本市场高速增长红利提供便利。

“服务业扩大开放进入新阶段后,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涉及各类新模式新业态,需要地方发挥首创精神,多维度开展创新探索。”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合伙人黄佳说,江苏拥有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南京、连云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南京)、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南京、苏州)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应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金融高效协同体系,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密集的政策红利释放,带来的是外资涌入的信心。今年2月,南京江宁区举行了一场重大外资项目签约活动。扎根南京20年的汉桑(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此次签约,在江宁区投建第三家工厂,主要生产智慧音频级AIoT智能产品,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将达20亿元。“现在是公司扩张的最佳时机,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南京。”该公司副总裁柯海力说。

据介绍,当天,10个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26亿美元,预计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60亿元,年纳税额约18.5亿元。数据显示,一季度南京市新增实际使用外资32.95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占全国、全省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提升1.3和8个百分点。

黄佳认为,南京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贸试验片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综合保税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等重点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为特色,以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为主攻方向,培育创新发展内生动能。

载体升级,要素聚集赋能产业

金融,具有高度集聚的特点。载体建设,是促进各类金融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南京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和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实际上为各类金融要素发展提供了双向开放试验平台。

从空间上来看,南京初步形成了河西金融核心集聚区和江北新金融中心、新街口金融商务圈“一核两翼”的金融集聚布局,重点打造南京金融城、江北新金融中心等高端金融载体,为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接轨国际的入驻服务。

以南京金融城为例,它是南京建设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区的主战场。2005年启动规划,2017年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房地产业。其所处的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今年一季度金融业收入达到621亿元,占据了建邺全区的94.3%以上。

截至目前,建邺区已经拥有超过1700家金融机构,其中包括省级以上金融机构总部165家,占全市持牌金融机构的50%以上,位居南京市第一。金融业的增加值占据了GDP的近30%。金融业已成为该区最有特色、最具优势的第一支柱产业。

近年来,为了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南京建邺区实施“金域良缘”招引计划;推动公募基金、公募REITs全市“首发突破”,打造境外来宁资本“首选口岸”,在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消费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奠定“首位优势”……这些金融要素的聚集,不仅提升了区域金融产业的水平,也为国内外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促进了金融创新和协同发展。

“当前,我们正集中力量发展新金融,打造区域大资管、财富管理中心,创建中国数智金融研发和应用示范区,建设超级总部集聚区。”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主任杨建中告诉记者,由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管委会、英中商业发展中心共建的“绿色金融、数智金融”联合工作站也即将在近期落地。

据悉,该工作站是南京首个中英合作共建、以“绿色金融、数智金融”为主题的实践型、开放式联合工作站,将通过汇集政府、机构、协会、高校、企业等资源,学习借鉴英国先进经验,推动绿色金融和数智金融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为探索金融业发展新路径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

行稳致远,改革创新协同发力

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要“跑得快”更要“行得稳”。因此,政策“保驾护航”显得尤为关键。

事实上,南京在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方面稳步推进。上世纪90年代,南京成为全国外资银行第二批放开准入的城市。近年来,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试点政策频出,南京屡屡成为先行先试的城市。

2021年,江苏省获批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并出台试点暂行办法及实施政策,江北新区与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出台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工作指引并组织会商,首批QDLP、QFLP项目均在江北新区落地。截至目前,南京QFLP试点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2只QDLP对外投资试点基金对外投资额度1.5亿美元。

叠加“服务业扩大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大国家开放战略,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认为,南京正在打造东部地区重要创新增长极,需要积极建构国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投资型企业多向并行的行业生态,特别要激活以科创金融、基金公司、创投型金融企业为特色的投资驱动型的“金融企业方阵”,赋能创新企业集群发展。

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建设重要金融中心”的愿景,目前南京已制定了“两步走”的奋斗目标:到2025年,金融要素集聚度明显提升,资本要素配置更加优化,金融开放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地方金融治理效能显著增强,金融业增加值超过25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专业特色和国际化特征的重要金融中心。到2035年,金融综合能级、核心竞争力、显示度大幅提升,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将南京建设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功能优、辐射强的金融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