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的窗口期,今年市场规模预计839亿元
在全球范围,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204亿美元持续增长到2019年的306亿美元,年均增长14 5%,机器人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今年营业收入有望实现30%复合快速增长,沈飞民机向民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冲锋的号角已然吹响。”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航沈飞(42 810, 0 04, 0 09%)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飞民机)董事长邓玉东语气铿锵。
盛夏7月,已经是第八次在沈阳举办的国际机器人(13 600, 0 30, 2 26%)大会格外热闹:仿真机器人“李白”“杜甫”亮相机器人展,300余名青少年操控机甲竞技机器人赛,线上线下(36 350, -0 24, -0 66%)赚足了人气。
这款裸眼3D显示屏可以实现肉眼就能体验的3D效果!”“这个透明显示屏最佳观看距离是多少?”“8K级的激光电视让用户在家就能实现影院级观影体验”……
7月16日上午,中国东航(4 690, -0 02, -0 42%)在上海正式接收第二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10时06分,飞机执行MU2999调机航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调机起飞,10时20分落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正式“入列”东航机队。
在全球范围,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204亿美元持续增长到2019年的306亿美元,年均增长14 5%,机器人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我国在芯片领域被“卡脖子”的境况令人忧虑,在半导体材料、设备等领域,我国都没有话语权。我国的“芯片悲剧”时刻警醒着国人,在新兴领域上一定要避免悲剧重演。
2021 世界机器人大会昨日在京开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强调,要补齐机器人产业短板,推进高端机器人产品研制。
日前,联发科(MediaTek )发布了迅鲲平台最新产品迅鲲900T,宣布瞄准平板电脑、便携式笔记本等市场需求。
9月6日,通用智能芯片初创企业壁仞科技宣布,在包括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的通用计算产品线之外,正式启动图形GPU新产品线研发,为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产通用算力产品。
近日在“雷军年度演讲”上,小米集团 CEO 雷军正式发布了小米第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 CyberDog,这是小米首款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工程探索版,它汇集了小米成立以来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全方位的技术积淀,是小米工程师文化和开源精神的结晶。
自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公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以来,不少名单中的上市公司受到资金追捧,股价稳步上扬。
近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而华辰装备正属于“工业母机”概念,因此,被推上了风口。
8月18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宣布第2代自研AI芯片——昆仑芯2(又称“昆仑2”),正式量产。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不是宣布流片成功,而是直接宣告量产。昆仑芯2的“出道即量产”展示出百度昆仑芯片研发的强大实力和技术自信。
8月16日,武汉小鹏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夏珩,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电池制造;试验机销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产芯片公司瀚博半导体正式向外发布首款云端通用AI推理芯片SV100系列及VA1通用推理加速卡,目前已成功流片,预计在今年四季度量产上市。
7月7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在即将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由上海交大副教授高岳带队研究的多足机器人已确定入选大会SAIl奖TOP30。该研究提出虚实结合的多足机器人分层自适应规划,可广泛用于复杂机器人的规划,如服务机器人路径规划、航路智能规划等,已成功投入运用。
近日,高盛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从汽车、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甚至包括肥皂生产。
常林本次选择回国,原因之一也是看到中国光子芯片产业化的优势务。他说,2013 年自己刚开始读 PhD,那时中国只有零星的光子芯片产业。如今八年过去,中国很多城市的光子芯片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5月13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以下简称武汉卫星产业园)主题活动拉开帷幕。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第一颗卫星下线。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小新为您持续报道中央企业的“杀手锏”,展现中央企业的科技自立自强新作为!
龙芯自主指令系统架构(以下简称龙芯架构)的基础架构通过国内第三方知名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评估。目前支持该架构的龙芯3A5000处理器芯片已经流片成功,基于新架构的完整操作系统已经在3A5000计算机上稳定运行,这标志着国产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首款全自研高性能云端7纳米芯片天数智芯BI(Big Island)及产品卡在上海问世,这是一款基于通用GPU架构的GPGPU云端高端训练芯片,单芯每秒可进行147万亿次FP16计算(147TFLOPS@FP16)。7纳米芯片天数智芯BI问世前,高端GPGPU领域一直被英伟达和AMD等国际巨头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