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医药旗下惠升生物德谷胰岛素注射液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
据IPO早知道消息,四环医药(0460 HK)于7月18日发布公告称,集团旗下非全资附属公司惠升生物研发的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该产品是继原研产品“诺和达”后第一个在国内进行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受理的国产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
品玩8月8日讯,据证券日报消息,进入8月份以来,多家车企通过官降、新车优惠、终端让利等不同形式加入降价大军,涵盖车型超20款,价格从5万元到30万元不等。
近期,国内胰岛素厂商陆续披露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显示,猴痘病毒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
自今年1月19日进入已问询状态后,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历时近半年时间终于在近期对外披露了一轮问询回复意见,相较同期企业,公司闯A速度已然“掉队”。
据IPO早知道消息,四环医药(0460 HK)于7月18日发布公告称,集团旗下非全资附属公司惠升生物研发的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该产品是继原研产品“诺和达”后第一个在国内进行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受理的国产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
当三代测序持续升温,引发全行业关注时,早早布局的贝瑞基因进入2022年后开启了“加速跑”模式,不断夯实先发优势。
有点起色的科兴,没等到“再接再厉”的鼓励,反而因为股权结构、高额营收等成为舆论风口浪尖的“出气筒”。越来越多的声音,把故事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目前,我国在研的新冠口服药多达十余种,到底谁能拔得国产新冠口服药头筹、市场空间多大?获批后,如何在这条百亿赛道竞争取胜?围绕着上述市场的关注点,证券时报记者近日对新冠药研发企业,供应链企业及其业界人士进行了一番详细的采访。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由在蓉企业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成都市创新药链主企业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协同创新机制,组建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把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支撑f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成立于2021年4月智峪生科,目前已自主打造了完整蛋白质结构预测、设计、生产体系,以此开展药物辅助研发及合成生物学业务。成立不到一年,公司便连续获得了由鼎晖投资和朗煜投资领投的天使轮和高瓴创投领投的Pre-A轮融资。
中国生物制药公告称,附属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Symphogen A S签订协议,收购LAG3单克隆抗体Sym022。Symphogen是全球独立制药公 司施维雅的全资子公司及抗体重点研发中心。
一个国际科学家联盟在2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十多家研究机构正在合作开展“人类泛基因组项目”,该项目旨在创建一个囊括全球各人种遗传多样性的参考基因组。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人类遗传学的未来”,有望应用于疾病预防与治疗等多领域。
使用称为“纳米瓶”的微型碗状水凝胶容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展示了根据细胞的类型、它们分泌的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多少来选择细胞的能力。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ACS纳米》杂志上。这项技术还可推进基础生物学研究。
日前,罗欣药业(002793 SZ)宣布,由企业自主开发的一类新药替戈拉生获批上市,适应症为反流性食管炎
3月15日,科兴制药发布公告,公司拟以现金出资600万元,符军、马静云以无形资产出资490 9万元,成立合资公司深圳科兴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科兴动保”),开展动物用疫苗相关研发活动。
11月26日,京东健康(6618 HK)与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京东健康将在进一步提升创新药可及性基础上,全面升级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专业服务体验,与百济神州共同打造肿瘤患者管理专业化服务“创新样本”。
11月23日上午,由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共同牵头建设的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在光谷生物城创新园正式投入运行。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在24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介绍了尺度集成细胞(MuSIC)技术,这是一种结合了显微镜、生物化学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揭示了以前未知的细胞成分,为人类发育和疾病提供新线索。
九强生物(300406 SZ)发布的一则对外投资公告称,意外曝光了液体活检领域循环肿瘤细胞(CTC)技术企业北京中科纳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纳泰)的融资消息。九强生物一方面入股中科纳泰,另一方面获得这家公司中国大陆市场的产品独家经销权。
目前,昊海生科在人工晶状体领域已实现从原料制备、光学设计、创新工艺研发到规模化生产、专业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针对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到老年人的近视防控以及屈光矫正问题推出多款产品,实现了从眼表到眼底覆盖全年龄段人群的大眼科产品线布局。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的教授David Julius和Scripps研究所的Ardem Patapoutian,奖励他们对感知温度与触觉受体的发现。
黑龙江省嘉泽复合酶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哈尔滨森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于凯波先生率领团队历经十余年,在全球首发了超敏蛋白复合酶,该生物制剂能激发细胞活性,大幅增强生物体的免疫机能。
阿里巴巴-浙江大学未来数字医疗联合研究中心宣告揭牌成立。作为双方签署校企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一周年成果,该研究中心旨在利用AI、机器学习等数字化技术,开展未来数字医疗模式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