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桶油”破解氢能规模运输难题
近日,两桶油几乎同时宣布了长距离管道输氢方面的突破性好消息:一个是技术性上获突破,一个是进入全国油气管网规划和建设。鉴于管道输氢具有安全、便捷、输量大的特点,随着氢能产业快速的发展,氢气管道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8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光伏产业保持平稳增长。
氢能行业是指利用氢气作为能源储存和传递媒介的产业。目前氢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国纷纷加大对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7月13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主题边会。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 7%。以锂电池、太阳能(6 570, -0 11, -1 65%)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61 6%。
近日,两桶油几乎同时宣布了长距离管道输氢方面的突破性好消息:一个是技术性上获突破,一个是进入全国油气管网规划和建设。鉴于管道输氢具有安全、便捷、输量大的特点,随着氢能产业快速的发展,氢气管道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下游对燃料电池氢需求的逐步回暖,4月份,中国石化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日充装量稳步提升,其中,4月6日单日充装出厂量达1 033吨,创2023年日充装出厂量新高。截至4月14日,广州石化已累计向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高纯氢911 9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发展。
今年一季度,国内绿氢项目集中释放,共计有11个绿氢项目签约或开工。其中涉及绿氢产能超100万吨 年,项目总投资近500亿元。
有研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主要参与动力电池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开发,目前仍在推进中;暂无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的研发。
4月12日,中国国际新能源及电力科技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举办。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论坛吸引了我国新能源及电力产业的500余名企业家、学者、从业者参加,来自美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外籍嘉宾现场参会,共话产业发展。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固态储氢开发项目率先在广州和昆明实现并网发电。这是我国首次利用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并成功应用于电力系统,对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加快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里程碑意义。
虽然我们在科技发展方面起步晚,但是近年来我们的发展速度真是不慢啊!而最近有一个数据让我感到特别振奋,就是在后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中国科技企业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有超越美日的趋势!
固态电池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新能源电车未来发展的最终方向,谁率先掌握核心技术,谁就将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这4家固态电池潜力企业未来或将超“宁王”?
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个“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
近几年,各地纷纷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自《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以来,各地方政府已累计发布70余项相关配套政策,构建了涵盖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各环节的综合氢能发展体系。
最近,新加坡能源集团宣布向浙企联盛新能源集团收购光伏资产,这也是新加坡“国家电网”企业首次“牵手”浙江企业完成外资合作,并将开启深入国内多省份收购光伏资产的步伐。
“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燃料电池汽车这一大应用市场取得了新的进展。”2022年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一次报告中如是说。
碳酸锂价格仍未收住加速下跌势头。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4 月 3 日电池级碳酸锂继续下跌 1 25 万元 吨、下探至 22 55 万元 吨,年内累计跌幅达 56%。
在用于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型电池开发方面,中国的存在感正在提升。统计过去10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有关专利的数量位居首位(占到一半以上),特别是在被视为最有可能替代锂离子电池的钠离子电池专利方面大幅领先日美。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增长、产业链快速发展,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88 7万辆,同比增长93 4%,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25 6%,提前完成国家目标。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产销国,动力电池市场也因此受益。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
格林美(002340)4月2日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具备万吨级钠离子电池前驱体材料以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并将有进一步钠离子电池材料产业规划。
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研究人员正试图通过一项新发明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他们已成功开发出一种性能可与锂离子电池媲美的氧离子电池,据称这种电池寿命极长。相关论文即将发表在美国《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28日在北京氢能产业大会暨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初步建立了整个产业链体系的雏形,同时基本掌握了部分核心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