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恢复中复神鹰科创板IPO发行上市审核
2021年10月22日,根据《审核规则》第六十六条,《审核规则》第六十四条(六)所列中止审核情形消除,上交所同意恢复对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复神鹰)的发行上市审核。国泰君安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18 45亿元。
8月10日消息,美的集团公告,其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同意公司研究论证公司境外发行证券(H股)并上市事项的议案》。
日日煮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IPO并不是“一撤了之”。证监会曾在公告中表示,对“带病闯关”的,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
截至2023年7月31日,A股市场IPO排队企业共计836家。与6月IPO申报高峰相比,7月新增IPO申报企业仅为1家,而在沪深交易所则出现了零申报的情况。为此,有舆论认为,7月零申报标志着IPO市场步入“慢时代”,审核注册全面放缓。
2021年10月22日,根据《审核规则》第六十六条,《审核规则》第六十四条(六)所列中止审核情形消除,上交所同意恢复对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复神鹰)的发行上市审核。国泰君安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18 45亿元。
从软科学基因更为突出,提供定制化数据分析服务为主的调研咨询类企业,到进化成为一家具备产品标准化与业务规模化能力的应用型数据智能分析公司,零点有数是如何实现业务蝶变的?
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董事长徐明表示,将紧紧围绕中小企业这个主体,认真总结过去八年多实践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普惠性,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构建覆盖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
10月21日下午,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举行“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平行论坛,嘉宾们就“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议题展开热烈探讨。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一部主任李继尊表示,注册制试点是成功的,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改革的势能不断积蓄,目前已进入由点及面的关键阶段。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布设立,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目前,北交所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如何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成为今年金融街论坛年会的热门话题。
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近期资本市场热点话题。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22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全力保障北京证券交易所平稳开市。支持中小券商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券商加大对新三板公司的投研力量和金融服务,协同推进北京地区资本市场发展。
如何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如何加快完善符合中国实际的直接融资体系、结构和制度建设?10月21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的平行论坛——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论坛上,监管部门“剧透”了注册制改革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丽10月21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北交所开市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目前,北交所基础制度和规则架构基本成型,投资者预开户、技术改造测试等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沪深主板首发(IPO)新受理家数已经全面超过科创板。其中, 9月份主板IPO新受理家数超过科创板、创业板。
10月19日,万达商管上市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近期证监会将正式出具“H股发行批复”,万达商管可以进入在香港IPO的实质阶段。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9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抛出定增方案。其中,9月份以来就有9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抛出定增方案,占比48 97%。
10月15日,中国互联网医疗及用药管理领域独角兽企业——圆心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书。
10月18日,资本邦了解到,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InnoCarePharmaLimited)(下称“诺诚健华”)科创板IPO进入问询状态。
上周(10月11日~15日),主板IPO方面,有1家企业登陆沪市主板,1家登陆深市主板;1家企业拿到核准批文;无企业过会,1家企业首发上会未获通过;1家企业IPO申请获受理。
截止2021年10月15日,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通过深交所上市委审核、但未能顺利注册的拟IPO企业共5家。能过会,实属不易;但,为何未能闯过最后一关?证监会发行部问的更准?
截至10月14日,今年已有205家企业终止A股IPO,家数远超去年全年,其中183家为主动撤回申请,占比达89 27%。
10月12日,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走进北交所”系列培训服务活动启动会召开。北京市金融监管局与北交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即“全国股转公司”)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与北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省级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所在地。
新三板公司晶赛科技(871981 NQ)、科达自控(831832 NQ)于近日取得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自律监管意见的函及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