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研究发现“精灵闪光”和“怪异闪电”可能正在照亮木星大气层
根据美国宇航局“朱诺”号航天器收集的数据,一项新发表的研究显示,被称为“精灵闪光”(sprites)和“怪异闪电”(elves)的大气现象可能正在壮观地照亮木星的上层云层。
研究人员打造出能让橄榄球头盔承受住反复撞击的液态纳米泡沫
密歇根州立大学(MSU)的工程师们制作出了一种新型的液体泡沫内衬,他们称这种内衬可以帮助橄榄球头盔更好地承受反复撞击以此提高其使用寿命和使用者的安全性。
被称为“混沌之神”的巨大小行星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多次飞掠地球
据外媒BGR报道,被称为“混沌之神”(God of Chaos)的巨大小行星Apophis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多次飞掠地球。
西班牙研究发现超80%的COVID-19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
一项新研究称,在西班牙一家医院的200名COVID-19患者中,有超过80%的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这项新研究发表在内分泌学会的《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上。
研究称一些完全康复的COVID-19患者的检测结果仍呈阳性
据外媒SlashGear报道,对于疑似SARS-CoV-2的暴露,一般的建议是自我隔离两周,预计在这段时间内会出现症状。
八种不可思议的气味:太空带有辛辣的臭氧气味
太空环境是真空,应该不会有味道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星系中心存在香甜水果味朗姆酒的气息,其中的化学物质叫做甲酸乙酯。
早期研究表明:流感疫苗或可以成为对抗COVID-19的“武器”
一项新研究表明,相对于正在进行的新冠大流行,今年的流感疫苗有一个很好的效果。
澳大利亚发现500米高珊瑚山 比纽约帝国大厦还高
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约克角海岸水下发现了一个“摩天大楼”般的珊瑚山,它宽0 9英里(1 5公里)高1640英尺(约500米),顶端距离海平面仅131英尺(约40米)。
摆脱瓶瓶罐罐?化学走进自动化时代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近日报道,包括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化学家李·克罗宁等人在内,都在想方设法让化学合成变得更自动化。
如子弹一样:科学家打造出能从里面加热并摧毁癌细胞的纳米粒子
据外媒报道,微小的纳米级材料有着独特的特性,科学家们正在寻找一种利用这些特性的方法--瞄准不同种类的癌细胞。
研究称鱼类和核桃中发现的两种化合物或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一个人的饮食对一个人现在和未来的健康有着不可思议的影响,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尽管一个人可能从中受益的确切饮食取决于许多事实。
科学家首次使用3D打印创建“生物仿生舌头”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虽然我们最近听说过“电子舌头”,但大多数都变成了味道评估传感器,但看起来不像真正的舌头。
伊朗科学家为COVID-19设计新的痰液检测方法 30秒内可提供结果
据外媒BGR报道,用鼻拭子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是准确的,但结果往往要3-7天才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