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科大讯飞提出的中国首个ISO/IEC人工智能国际标准项目获批立项
8月初,由科大讯飞提出的A I 数据质量国际标准项目《人工智能-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数据质量-第4部分:数据质量过程框架》顺利通过ISO IEC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将助力人工智能数据标准化建设,提升人工智能数据质量,推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新基建”发展白皮书:2022年底预计新建3.4万个5G基站
人工智能“新基建”将推动人工智能与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深度融合,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赋能产业的核心能力。
在深空发现类似银河系的星系令天文学家困惑不已
120亿年前,当整个空间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婴儿宇宙时,一个让人联想到银河系的年轻星系正在宇宙深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钙钛矿与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新进展:完成首次太空测试
钙钛矿与有机太阳能电池已经被证明是广泛使用的硅基设备的前景替代品,现在它们已经首次在太空中进行了测试。
气候变暖或已到临界点!科学家称格陵兰岛冰川将不复存在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发表在通过分析格陵兰岛近40年的卫星数据发现,岛上的冰川已经严重萎缩,即使全球变暖停止,冰川也会继续消失。
利用人类骨髓干细胞培育婴儿还有多久?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发现》(Discover Magazine)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利用干细胞制造人类精子的可能性。
新技术帮助揭露人类从海鲜中摄入的塑料类型和数量
虽然我们知道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塑料垃圾,而且其中很多都被分解成被称为塑料微粒的小碎片,但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它们给动物和人类造成的风险。
海底之下存在大量微生物,仅需极少能量就能活着
据国外媒体报道,生活在海底之下的微生物仅靠人类所需的小部分能量就能生存下来,这意味着生命存活的能量限制较低。
科学家确定导致蝗虫成群活动的信息素
作为个体,蝗虫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害的昆虫。但当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臭名昭著的蝗虫群时,它们会造成各种环境破坏。
取自蛋壳:这种聚合物可帮助植入物跟骨头活组织融合
俄罗斯国立科技大学复合材料中心(NUST MISIS)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生物活性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是从普通蛋壳中提取出来,可以用于治疗颅骨损伤和其他骨科手术。
科学家通过升级回收技术将塑料瓶变成超级电容器材料
据外媒报道,超级电容器在储能方面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几乎瞬间充放电的能力是其主要卖点之一。
蝗灾有多可怕:8千万只一起每天消耗食物等于35000人进食量
沙漠蝗虫一直被视作全世界最具破坏力的害虫。当蝗虫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并且聚集到一起,就会形成蝗虫群,蝗虫也从相对无害的孤立状态变成了群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