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新兴产业 > 新能源 > 正文

曹耀峰院士:我国地热产业呈现规模提升、模式创新等趋势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 2018-06-27 09:32:14 编辑:诚富

导读:“目前我国地热产业正呈现项目规模不断提升、热源形式愈发多元、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地热发电蓄势待发、干热岩开发有望突破等新趋势。”在日前召开的“2018中能化地热能开发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热能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曹耀峰如是说。

“目前我国地热产业正呈现项目规模不断提升、热源形式愈发多元、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地热发电蓄势待发、干热岩开发有望突破等新趋势。”在日前召开的“2018中能化地热能开发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热能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曹耀峰如是说。

据介绍,论坛以“绿色、合作、创新”为主题,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主办。

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从2015年的12%增长至2020年的15%。在新增3%的可再生能源份额中,地热占1%。“十三五”时期中国地热产业将逐渐进入加速期,基于地热产业资源基础、发展现状等因素,《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对我国地热发展目标予以明确,将地热供暖和发电作为主要方向。

“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正迎来新机遇、呈现新趋势,产业规划与布局逐步完善。”曹耀峰表示,国家《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出台后,各省纷纷编制出台相应计划;“深地探测”被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促进我国地热界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干热岩勘查开发关键技术、降低成本;清洁取暖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加快提高了清洁化供暖比重。

曹耀峰说,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替代燃煤锅炉和散煤等因素,地热供暖制冷市场空间不断增大;中深层地热利用项目向大型化延伸,产业项目规模不断提升;热源形式愈发多元,“非常规热源”供暖制冷案例越来越多;地热开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PPP模式等逐渐完善;中深层地热发电蓄势待发,企业投入积极性高涨。

针对我国地热产业规划与布局,他认为,要以资源为基础加大勘查评价工作,坚持技术领先原则做好砂岩回灌、单井换热等瓶颈的攻关。通过创新驱动,布局建设一批地热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抓紧关键技术攻关及配套技术研发。

“在时间布局上,2035年以前以供暖为主,发电为辅;在空间布局上,中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地热供暖,西部地区重点推进地热发电,"一带一路"沿线加强地热开发利用合作;在产业布局上,通过示范工程带动区域发展,纵向延伸产业链实现集约利用。”谈及预期效果,曹耀峰表示,“十三五”期间,地热产业将拉动直接投资4000亿元,并带动地热全产业链总投资超1万亿元;地热能年利用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7000万吨标煤,对应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上下游产业链可提供近80万个就业岗位。

作为论坛承办单位之一,中能化地大热能(湖北)公司介绍了“地热产业综合开发与智慧利用项目”的设计理念:在具备地热能资源和区位等优势的地区,以城市或乡镇为中心,创新地通过地热+、互联网+综合运用,建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方案。

当日参加活动的多家企业表示,希望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合作,构建地热智慧利用平台服务体系,共同打造具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型“地热生态与智慧城镇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