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养生 > 资讯 > 正文

中医养生:常用的经穴艾灸操作技术

来源:穴位养生堂 发布时间: 2020-02-24 11:38:15 编辑:夕歌

导读:运用艾炷来做艾灸,有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方法。

比针更易用

( 一) :艾炷灸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常用的经穴操作技术主要有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按摩等。本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艾灸法。

《黄帝内经》中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也就是说艾灸法和针刺法一样,是针灸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按照中医学理论,艾灸法主要有以下作用:第一是温经散寒。灸火的热力具有温通经络、逐散寒邪的功用,临床可用于治疗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腹痛、腹泻和痢疾等病症。

第二是扶阳固脱。艾灸法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临床可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所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等病症。第三是消瘀散结。艾灸法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用于气血凝滞的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病症。第四是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就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那么艾灸法是怎样操作的呢?艾草经过加工以后,可以制作成艾绒,我们可以用手或器具将艾绒制作成小圆锥形,称为艾炷。艾炷的大小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制作成不同的大小。

大的艾炷可以有半截橄榄那么大,小的艾炷可以做成麦粒大小【操作:制作不同大小的艾炷】。运用艾炷来做艾灸,有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方法。直接灸,顾名思义,就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操作:小艾炷灸法】。【情节引入:学生使用大艾炷灸并提问:老师,如果用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的话,会不会烫伤皮肤呢】这个问题问的好。其实在施灸的过程中,穴位感受到灸火的刺激量跟艾炷的大小、皮肤的敏感度都是有关的。如果艾炷较小,皮肤的角质层比较厚,那么即使艾炷在皮肤上烧完,也不会对穴位造成损伤。

但是如果艾炷较大,火力强,可能一个艾炷还没烧完,穴位就会起疱的。因此艾炷灸法根据刺激强弱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呢我们把它叫做瘢痕灸,另外一种就是非瘢痕灸。瘢痕灸也就是说要让艾灸的穴位起疱,操作的时候要求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易炷再灸,一直到灸至起疱为度。瘢痕灸对经络的刺激是比较强烈的,所以这方法呢一般用于慢性的顽固性疾病,比如哮喘、肺痨等。但是也因为瘢痕灸会留下瘢痕,使用起来疼痛比较明显,也需要特别护理,所以现在在临床上也很少应用了,在此也不建议大家使用。非瘢痕灸相对来说刺激量就会小很多。

我们可以选择小的艾炷或者艾炷燃烧到多一半患者感到轻微灼痛时,就换一个艾炷再灸,灸到皮肤出现红晕就可以了【操作:换艾炷,皮肤出现红晕】。非瘢痕灸适用于病情较轻的虚寒性疾患,也特别适合于我们平常保健养生使用。有的时候,单纯艾炷的刺激还不能满足我们防治疾病的需求,我们还可以在艾炷和皮肤之间再铺一层辅助性的药物,这种方法叫做间接灸。间接灸的材料我们可以选择生姜、粗盐、大蒜等。

比如隔姜灸,我们可以把鲜姜切成 2-3mm 左右的薄片,中间用针扎上一些小孔以利于导热,然后把切好的姜片放在穴位上,用艾炷在姜片上施灸。等到艾炷烧完以后,可以易炷再灸,至皮肤红润不起疱。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如果在施灸的过程中患者有灼痛感,可以将姜片提起来,待疼痛缓解再行施灸【操作:把鲜姜切成 2-3mm 左右的薄片,中间用针扎上一些小孔,然后把切好的姜片放在足三里穴,用艾炷在姜片上施灸,期间将姜片提起来防烫伤,艾炷烧完以后易炷再灸】。

隔姜灸法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因外感风寒和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胃痛、腹痛、腹泻,以及关节疼痛等病症。如果使用隔蒜灸,操作方法跟隔姜灸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独头大蒜,把蒜切成 2-3mm 的薄片,放在施灸部位,进行艾炷灸【操作:把独头大蒜切成 2-3mm左右的薄片,中间用针扎上一些小孔,然后把蒜片放在关元穴,用艾炷在蒜片上施灸】。

隔蒜灸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可以用于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如果我们要在神阙穴也就是肚脐施灸,直接灸法和隔姜隔蒜灸就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可以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然后再配合隔姜灸。这样的话,灸火的热力就可以充分渗透到整个肚脐以加强疗效。这种方法就叫做隔盐灸,隔盐灸一般只用于神阙穴,具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虚脱等【操作: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然后把制作好的姜片放在神阙穴,用艾炷在姜片上施灸,艾炷烧完以后易炷再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