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圈 > 养生 > 资讯 > 正文

怕冷体质难过冬?中医6招改善手脚冰凉,增强体质,远离手脚冰凉的困扰

来源:岐黄学社学友会 发布时间:2023-12-02 10:13:06 编辑:夕歌

导读:中医认为,手脚冰冷主要与阳气不足或经脉阻滞有关。当手脚冰凉同时伴有全身怕冷,即使在同一温度下穿得比别人多,这类人需要“温阳”。

手脚冰凉的问题困扰着许多人,特别是在冬季,即使喝热水、穿厚衣服也难以缓解。这种状况可能与身体的阳气不足或经脉阻滞有关。

中医认为,手脚冰冷主要与阳气不足或经脉阻滞有关。

当手脚冰凉同时伴有全身怕冷,即使在同一温度下穿得比别人多,这类人需要“温阳”。

而手脚只是摸上去凉,但自己并不觉得冷,甚至脸上还红扑扑的,这类人则需要疏通经脉。

体型较瘦的人

因为脂肪相对较少,热度容易散失,从而导致手脚冰凉。

阳气虚弱

阳气具有温煦和推动的功能,阳气虚弱就无法温煦和推动人体气血运行,特别是身体末端的四肢缺乏气血的温养;

长期处于室内且活动少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阳虚手足不温的情况。

阴血不足

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也会出现手脚冰冷。

女性经期劳累、月经量过多、生产时出血过多等等都会导致血虚,阴血不足,阳气无以生发和运载,同样会引起手足不温而冷。

气血不足的人

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不足则推动无力,气血不能布达四肢百骸,从而导致手脚冰凉。

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长期脾胃虚弱的人消化吸收差,会出现阳气和阴血的化生不足,从而导致手足不温。

这种情况直接补阳或滋阴多是补不进去的,哪怕吸收了也是一过性有效,脾胃虚弱者更重要的还是调补脾胃。

以下2种人特别容易出现“不通”的情况:

气机郁结

人体的气血运行至全身需要借助气的推动,如果气机不畅,即使气不虚也会因阳气郁结在内,不能通达周身乃至四肢,出现手脚发凉,“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使之。

所以那些平时心情不畅,肝气郁结的人也容易有四肢冰冷的情况出现。

当运行气血的经脉瘀阻,人体的气血无法抵达四肢时,手脚的温度会下降。

尤其是老年人,全身血管硬化,容易堵塞成瘀,血液运行不畅,成为其手脚冰冷的主要原因。

教你改善“怕冷”体质

运动

坚持规律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从而有效地改善末端循环、促进血液流动。

平时依据个人爱好、体力强弱选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瑜伽、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

晒太阳

中医讲“背为阳”, 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宜进行“日光浴”。

背对阳光,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膀胱经脉行于背部, “日光浴”可暖背,温通膀胱经气,有助肾中阳气升发。

泡脚

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

冬夜睡前最好用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如菟丝子、淫羊藿、仙茅等)煎煮后泡脚,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水漫过脚踝。

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 ,效果会更好。该法可以温肾阳,防寒袭

艾灸

艾灸可祛除体内阴寒病邪,恢复阳气。具体可艾灸3个穴位。

01

足三里

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可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

艾灸该穴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

02

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该穴位可增强阳气,驱散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容易上火的人慎用。

03

关元穴

在肚脐下四横指处。艾灸关元穴可治疗一切阳虚证,对畏寒怕冷效果尤佳。

作息

经常心情不畅、烦躁易怒、手脚冰凉的人,要早起早睡,不要熬夜。夜晚阳气应收藏,熬夜会导致阳气损耗。

饮食

下面列举手脚冰凉常见的四类证型,并推荐四道药膳。

01

气血两虚:黄芪党参乌鸡汤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如果气血推动无力,加之感受寒邪,寒性凝滞收引,会使血液循环凝滞变慢,四肢末端血液供应减少,造成手脚冰凉。

此类人群不仅会出现手足冰凉,还可见气短乏力、头晕、面白神疲、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弱等症状。

治宜补益气血,常用十全大补丸、八珍丸等大补气血。

此类人群食疗以补气养血为原则,可用黄芪、党参各15克,与乌鸡共煲汤喝。

日常还可以用桂圆、红枣、枸杞煮水代茶饮。

02

血虚寒凝:生姜红枣茶

血虚寒凝型属虚实夹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的描述。

脉细欲绝是因为人体血虚不足,不能充盈血管;手足厥寒即四肢冰凉,是因寒气凝滞造成,治疗可用当归四逆汤。

此类人群食疗可用生姜红枣茶。

做法:取生姜15克,红枣5~6颗。生姜洗净切块,与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10~15分钟,起锅前可添加适量红糖,每日尽量于上午代茶饮用。

生姜味辛可散寒,红枣、红糖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的功效,红糖还能活血化瘀。

03

脾肾阳虚:当归生姜羊肉汤

脾肾阳虚者除了手脚冰凉,还有畏寒怕冷的表现,平常穿衣也比一般人多,容易腹泻。

阳气乃生命之本,温煦身体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若阳气不足,无法运达手脚等肢体末梢部位,便会出现畏寒、手脚冰凉等现象。

治疗需要温阳健脾,常用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右归丸等。源于《金匮要略》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道有名的温阳食谱。

做法:用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炖汤,有补益气血、温中散寒的功效,适宜手足不温、腹中冷痛、畏寒喜暖者食用。

04

肝气郁滞:陈皮麦芽粥

肝气郁滞的人常因肝气郁遏在内,气血无法达到四肢而出现手足冰凉、神情抑郁、胸胁满痛、口苦咽干、舌苔白、脉弦等症状。

《伤寒论》里记载的四逆散就是专治此类证型的有名方剂,现代有中成药四逆散可以直接服用,也可以用柴胡疏肝散等疏肝理气的药物。

此类人群食疗可用陈皮麦芽粥。

做法:取生麦芽50克、陈皮10克、大米100克,生麦芽、陈皮煮水,滤出药渣,药汁加入大米煮粥食用。

如果是疾病导致的手脚冰凉,应及时就医。其他原因导致的手脚冰冷,要注意改变生活习惯。

以上都学会了吗?手脚冰凉的朋友们,赶紧调理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