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融资 > 产业 > 新兴产业 > 新能源 > 正文

中国风电制造商深陷“肉搏战”:巨头业绩惨淡,风机变大却利润变薄?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 2023-07-25 11:43:11 编辑:诚富

导读:随着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近日在福建北部海域并网发电,中国厂商创造了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风电机组新纪录。海上风电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3》报告称,中国于2021年首次超越英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并在2022年继续保持了这一地位。

一位老风电人坚信,“明年开始到2030年这段时间内,是海上风电大发展的时期。”

而实际上,光鲜背后是风电整机制造商们的肉搏战,这场战斗愈演愈烈,价格战从陆上打到海上,头部企业的财报也大都一片惨淡。

要求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难?

在海上大风机并网前几天,福建省2023年海上风电市场化竞争配置(第一批)结果公示,华电、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国投电力(12.420, -0.28, -2.20%)、福能股份(8.150, -0.05, -0.61%)、三峡福建能投等,成为优先中选投资主体。接下来的招标结果,这些企业可能也会有较为有利的位置。

但风电业内人士并不敢乐观。

“这次竞争配置要求风电项目要上柔性直流输电设备,还要加上储能,就那点电价,怎么玩?”对于这次竞配,有风电企业人士认为,电量是相对固定的,但度电成本一直在往上增,开发企业算不过来账,一方面可能会放弃,另外也会对整机制造商带来倒逼效应。

福建曾经有过前车之鉴。2022年8月,福建2022年首批1GW海上风电竞配突发新变动,连江外海(700MW)项目的中选企业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放弃中选资格。

据业内人士透露,递补中选企业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当时投标报价为两毛六。

而根据当年7月13日,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公示的海上风电项目的竞争配置结果,连江外海海上风电场的中标电价为0.193元/千瓦时,比当地0.3932元/千瓦时的燃煤发电基准价还低2毛钱,甚至低于全国最低的新疆煤电上网标杆电价0.25元/千瓦时。

这个价格当时技惊四座,但没想到报了最低价的企业,最后居然落跑了。虽然最低价中标的模式一直被诟病,但这种状况似乎至今还无解。一家海上风电开发企业高管表示,设备采购招标的话,国企都有要求,如果不是最低价中标,要写报告说明原因,提交到主管部门,过后还要经过项目审计。

此次竞配后,据悉有关企业曾去国家能源局反映情况。

“本以为今年这次竞争配置情况应该有改善,结果发现还是一个样。”一家风电整机制造商海风负责人表示,柔性直流输电主要就是风场离岸距离比较远,交流输电不太适合了,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办法,“对风场建设的影响,主要是造价高,每千瓦会增加3000-4000元左右的成本。”这些成本都会摊在整个项目中,拉低其收益率。

这次竞争配置后续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逃掉。

风机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薄?

低价的压力正在沿着产业链传导。公开信息显示,在7月份的多个陆上风电项目机组招标中,中标价格又创新低。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神木40万千瓦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采购开标。该项目共有6家整机商竞标,平均折合单价为1585元/kW。其中最低报价为5.98亿元,折合单价为1496元/kW。(折合单价按招标容量计算)。

陆上风电机组中标价格持续下探,海上风电也是一样的传导趋势。

《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3》报告数据显示,从海上风电机组招标价格看,2022年全年招标的机组价格基本稳定在3500-4000元/千瓦(含塔筒)。

今年4月24日,国电投山东海卫半岛南U场址450MW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含塔筒)采购中标候选公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项目的招标中,有整机商在标段二的投标报价为7.0455亿元,折合单价为3131元/kW,该报价刷新海上风机最低价。

市场卷而又卷,风电整机制造商的业绩也并不鲜亮。

明阳智能(17.150, 0.58, 3.50%)15日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宣布2023年1-6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000.00万元到56,000.00万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174,119.61万元到 190,119.61万元,同比减少75.66%到82.62%。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116.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少120.38%。

对于净利润同比减少的原因,明阳智能表示,主要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首先是受行业政策的影响,风机中标价格下降,本期交付的风机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

另一家风电巨头金风科技(10.910, 0.09, 0.83%)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降26.88%。

运达股份(13.070, 0.24, 1.87%)今年一季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4.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少52.52%。

而头部风电整机制造商们都在摩拳擦掌不断刷新大风机纪录,尤其是在海上风电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将单机容量拉升至16-18兆瓦级别,领跑全球市场。

风机会一直这样变大下去吗?大风机能否带来更高的利润率?

《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3》报告认为,虽然大型风机成本更高,但风电机组功率、叶轮直径、塔架高度、容量系数的提高意味着年发电量的提高,并且由于同等规模风场,在使用大型机组后,机组数量减少,在基础、电缆、安装及运营上的投入都会降低,从而整体降低了风电度电成本。

“如果产业链跟不上,就一味搞大型化,自己成本都降不下来。”一位头部整机商海上风电负责人表示,大风机的主要受益者是开发企业,作为整机制造商,有继续大型化的考虑,但要结合产业链情况。“业内曾经开过一个座谈会,大家都说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如果分配机制不合理,肯定就有某个环节难以持续,最终结果就是整个产业链受影响。”

上述人士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和风电整机制造商的集中度不够也有关系。

他表示,“最终制造业都会走向微利时代,从大的趋势上来说,任何行业进入饱和曲线的时候,它一定是微利的,除非有二次增长曲线,就是变革。”

超低价背后,谁会笑到最后?

“陆上有很多超低价中标的项目,海上售机是一家一家的,我们整个招标量下降了,所以海上现在还不太明显,整个陆上风电是有很多这种变化。”某家整机制造商海风部门人士表示。

哪些在投标中报超低价的企业,是出于什么原因?他们到底是不是赔本赚吆喝?

上述人士分析了几种情况。“低价有好几种,国企报低价主要在海上风电,有的企业是为了进入这个市场,相当于说海上风电大家得有业绩,所以为了先进入市场,被迫在前期用低价置换业绩,拿到入场券,这是一种。直到订单积累到业绩需要够了的时候,他肯定要走这种路线。”

还有一种低价背后有隐形红利。这位人士认为,有些企业的产业链纵深是比较深的,整机可以赔钱,靠别的挣钱,“因为他们自己还有零部件业务,好像汉堡包一样,里面有两层。”

“还有的企业是被迫跟随,不跟就没订单,没订单企业就没有现金流,一年里觉得自己怎么也得中几个标,然后瞅准机会,低价拿几个项目,也能养住员工,赔的钱也可控。”他用一句话总结,“低价是相似的,但最后的原因各有不同。”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于头部整机制造商来说,上述人士认为,不同项目需要灵活地去看,每个项目在整个业务整体里面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适当时候也得跟。”

对于同行们普遍财务数据惨淡,某家头部风电整机制造商内部人士坦言,“现在大家都是艰难的时候,就看能不能挺过这个周期。”在他看来,“这个周期结束的重要标志,就是洗一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