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研究人员开发超晶格材料存储器 用于柔性电子可穿戴设备
要想让粘贴式显示器、智能绷带和廉价的柔性塑料传感器真正起飞,它们将需要某种可以建立在塑料上长期存储数据的方法。
Squad Mobility正打造紧凑型城市通勤EV原型车 支持太阳能且可换电池
Squad Mobility 正在畅想一款适合城市使用的低成本电动汽车,特点是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和可更换电池。
“化学循环”:科学家找到将有毒下水道气体转化为清洁氢气燃料的方法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过程,将一种发出臭味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清洁燃烧的燃料。
小行星2021 RS2本周飞掠地球 是今年至今观测到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一颗卡车大小的小行星在周三早些时候在我们的星球上空呼啸而过,就在它被首次发现的几个小时后。
山东自主研发出“可在大海深处发短信的手机”,每秒约 150 个汉字
据山海视频发布,近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奋战 6 年,自主研发出一部“可以在水下发短信的手机”。
耶鲁大学研究揭示突破性的COVID-19病例特征和对谁最有风险的信息
耶鲁大学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评估了谁在完全接种疫苗后最有可能发生突破性COVID-19感染。
银河系中心附近奇怪的、重复的无线电信号让科学家感到困惑
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心附近检测到了一个奇怪的、重复的无线电信号,它不同于以往研究的任何其他能量信号。
研究人员开发具有非凡机械性能的新材料 灵感源于蜘蛛丝
受极强的蜘蛛丝的启发,NTNU挪威科技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材料,它打破了以前看到的韧性和硬度之间的权衡。
研究人员在某种类型的陶瓷中发现一种以前未知的自我修复机制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隔热的性能,可以很好地承受热量,但它们是出了名的脆弱。
研究发现血小板是造成COVID-19患者致命器官损伤的关键
一项新研究发现,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异常串扰是导致严重的COVID-19患者的致命器官损伤的原因之一。
人造模拟细胞具有活细胞基本功能
美国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人造细胞状结构,能利用无机物自主摄取、加工和排出物质,重现活细胞的基本功能。
科学家突破性地开发“纳米多元素催化剂” 表现出"全能性和多功能性"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开发了一种“纳米多元素催化剂”,它含有14种元素,在原子水平上均匀地混合,并作为催化剂使用。
脆弱的白血球在应对威胁时能迅速变形为高度坚硬和粘稠的细胞
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白血球利用专门的能力来识别并最终消灭危险的入侵者,包括创造一个突起物来有效地伸出、锁定、探测并可能攻击其猎物。
研究发现办公室空气质量会对员工的认知和生产力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哈佛大学T H Chan公共卫生学院领导的新研究,办公室内的空气质量会对员工的认知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反应时间和专注能力,进而影响他们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