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科学家实现用纯光创造物质 证明了布莱特·惠勒效应
Long Island(美国)早在1934年就提出的布赖特-惠勒效应,描述了光转化为物质的过程。
将火种带离地球:太空“冷火焰”呈现蓝色球状
2012年,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分析火焰燃烧情况,通过这项“灭火实验(简称FLEX)”,科学家验证了更深层的理论知识,己烷液滴在氧气存在下能被点燃,形成蓝色、球状冷火焰。
突破性疗法:杀菌病毒跟抗生素联合对抗破坏性细菌感染
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是引起结核病和麻风病的细菌的近亲,它会对人的肺部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害,另外还可能会对许多标准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感染极具挑战性。
科学家将银纳米颗粒添加到细菌 以获得更高效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据外媒报道,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颇具前景的发电新技术,但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被它们的低效率所困扰。
科学家开发新型微针贴片 可穿透生物膜治疗慢性伤口
糖尿病足溃疡等慢性伤口很难治疗,部分原因是受影响的组织上形成了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生物膜”。
有望成为应对MRSA超级细菌感染的新干细胞疗法
纽约州伊萨卡市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下属的贝克动物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TM)上发表了一项研究。
科学家们可以使用个人电脑几分钟内组装整个基因组
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在个人电脑上重建全基因组的技术,包括人类基因组。
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可以从五年休眠期中苏醒 引发新的感染爆发
一个大型国际研究小组今天发布了一篇论文,表明埃博拉病毒可以从五年的休眠期中出现,引发新的感染爆发。
神经学家探讨新冠与“脑雾”、记忆丧失和痴呆症之间的联系
罗格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将考察COVID-19是如何在一些与认知有关的领域影响个人的,包括记忆丧失、“脑雾”和痴呆症。
人工智能领域这八项关键技术将深刻改变社会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未来十年,人工智能领域将有八项关键技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而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社会。它们分别是自动驾驶、数字城市运营、机器翻译、个人智能助手、生物计算、AI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和知识管理。
麻省理工科学家发现一类新的基因编辑酶 在某些方面或胜过CRISPR
作为本世纪最具革命性的发现之一,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建立在一种细菌防御机制的基础上,允许科学家对DNA进行精确编辑。
科学家在2D有机材料中发现磁性:由Kagome几何排列引起
一种由有机分子跟特定原子尺度的金属原子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显示出非平凡的电子和磁性。
量子、计算机系统、创新药物研发成科研新趋势!达摩院青橙奖将揭晓
2021达摩院青橙奖近日举行了终审答辩,20位年龄不超过35岁的中国科研后浪齐聚一堂,奉献了一场“年度最强学术答辩”。
科学家开发可溶解的干细胞植入物 恢复了狗狗的髋关节功能
一种新的可溶解、基于织物的干细胞植入物减少了疼痛,并恢复了患有中度骨关节炎的狗狗的髋关节功能,这可能是在狗和人类身上进行创伤较小的关节置换的第一步。
液态金属人工肌肉驱动的机器鱼游了40分钟
一种基于电化学方法改变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液态金属人工肌肉(LMAM)来模仿肌肉的收缩及舒张功能,为柔性驱动器在微机电系统、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