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开肠道菌抗肿瘤的机制:微生物短链脂肪酸改善癌症的过继免疫疗法
人类肠道中大量的细菌——被认为与慢性炎症肠道疾病的发展有关,引发糖尿病,导致肥胖,甚至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氏症都可能有其原因,更不用说抑郁症和孤独症了。
新的传感器可检测人们呼气中的COVID-19和病毒变种 即使他们没有症状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正在与包括澳大利亚生物医学初创公司Soterius在内的合作伙伴合作开发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极少量的SARS-CoV-2病毒及其变种的存在。
研究:防止氧气释放或可导致更安全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诞生
据外媒报道,一个研究小组对锂离子电池中的氧气释放产生了新的见解,为更强大和更安全的高能量密度电池铺平了道路。
KAIST科学家开发基于水凝胶的柔性“脑机接口”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除其他外,大脑植入物能够刺激特定的神经元,并向特定区域输送药物。
研究:吃粗粮可以帮助预防心脏病
根据一项新研究,每天至少吃三份全谷物的中老年人跟每天吃不到一半的相比,其腰围、血压和血糖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幅较小。
研究:74.1万例新癌症病例被发现跟饮酒有关
据外媒报道,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一项新研究估计,去年约74万例新诊断的癌症病例可以归因于饮酒。
低功耗电子纸新突破:能准确明亮地显示彩色图像
从圣地亚哥的建筑外墙到澳大利亚的路标,电子纸以一些非常有趣的应用方式超越了 Kindle 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科学家开发新装置 可通过从指尖收集汗水来获取能量
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装置,可以从人们的指尖收集汗水来发电--而且用户甚至不需要抬起一根手指就能让它发挥作用。
可降解蚕丝螺钉 开启人体内固定新时代
可降解蚕丝螺钉能够利用其在人体环境中发生酶解的特性,实现人体功能修复的同时逐渐降解,并最终不在体内残留,进而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的麻烦。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点”:科学家提出新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方法
据外媒报道,Asegun Henry有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好主意:把太阳能量储存起来。
国际研究显示实验室开发的蛋白质“刺突”的特性与COVID-19病毒一致
一项新国际研究发现,导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的刺突糖蛋白的关键特性与几个实验室开发的刺突糖蛋白的特性是一致的,这些刺突糖蛋白的设计是为了模仿感染性病毒。
电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科学家打造可自发电的生物降解型电极贴片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们,刚刚在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能够自供电、可生物降解的电刺激小贴片。
NASA发布可怕洪水预警 研究:不受控制的全球变暖很危险
一项新研究警告称,月球轨道的摇摆加上气候变化可能会引发大规模洪水,从本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沿海城市可能会经常被淹没。
研究:发酵食品可以帮助人体减轻体内炎症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酸奶、泡菜、酸菜和酸乳酒等发酵食品可以通过增加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来帮助降低体内炎症。
科学家开发自供电的植入物 可恢复受伤手指的触觉
据外媒报道,当一个人的身体部位(如手指)的神经受伤时,该部位的触觉就会永久性下降,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多地降雨量破历史极值:今年华北雨季刚开始 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连日来,华北、黄淮地区迎来入汛来最强降雨过程,这轮降雨,北京的平均降雨量超过了1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