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英国专家:在印度发现的新毒株传染能力没那么强 但有一点不妙
英国一位流行病学家周三估计,最早在印度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B 1 617 2毒株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如最初所担心的那么快,但疫苗在抑制其传播方面可能效果不佳。
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病毒的全球传播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病毒(AIV)的出现和全球蔓延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考虑到去年12月首次报告的第一批人类H5N8感染病例。
红肉摄入量、大量饮酒和教育程度低与大肠癌有关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JNCI Cancer Spectrum》中的一篇新论文表明,一些非遗传因素--包括更多的红肉摄入、较低的教育程度和更多的酒精摄入与50岁以下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增加有关。
科学家通过CHLORAD调节途径加快或减慢西红柿成熟的过程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可耕地的不断减少,迫切需要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而牛津大学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提供帮助。
科学家发现浅层废水注入会引发产烃区域的深层地震活动
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地球科学家(geoscientists)发现,浅层废水注入而不是深层废水注入,可以推动非常规油气生产领域的大范围深层地震活动。
研究: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非洲农业部门造成3.6万亿美元损失
CABI的科学家们对一系列外来入侵物种(IAS)对非洲农业部门的经济影响进行了首次全面研究,最后他们估计每年的经济影响达3 6万亿美元。
对怪异的啮齿动物遗传学的研究解开了一个谜团 然而事情变得更加奇怪
据外媒报道,打开Scott Roy的Twitter资料,人们会看到一个简单但具有启示意义的句子:“我学到的东西越多,我就越感到困惑。”
研究人员开发纳米纤维过滤器 几乎100%捕获冠状病毒气溶胶
一种由聚合物纳米纤维制成的过滤器在一次实验中捕获了99 9%的冠状病毒气溶胶,从而击败三种商业口罩的过滤性能。
生命体内全新生物分子糖RNA首现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型生物分子——糖RNA(glycoRNA),这种分子可能在大多数类型的生命体中都很常见,并可能在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
科学家发现新的李斯特菌菌种 并呼吁修改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5种以前未知的李斯特菌,这是一种已知会导致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死亡。
想研究神秘的金星?机器人气球是个好选择
宇宙中,金星尤其神秘。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行星邻居可能起初看起来和地球没什么两样,但是渐渐地这两颗行星的发展轨迹越来越不同。
全球55%塑料垃圾出自20家公司 埃克森美孚是最大一次性塑料垃圾生产者
20家企业制造了2019年全球超过一半(55%)的一次性塑料垃圾,这不仅加剧了气候危机,还造成了一场环境灾难。
新血液检测法可在肺结核发病前很久就能在儿童体内检测到结核细菌
据外媒报道,由于很难在儿童身上检测到结核病,所以这种疾病在确诊时可能已经发展到了危险的程度。
科学家开发出能让肿瘤自我消灭的新技术
据外媒报道,苏黎世大学(UZH)研究人员开发的一项新技术能让人体在需要药物的确切位置按需生产治疗药物。
研究:外来昆虫和动物入侵可以让我们更了解COVID-19
根据今天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外来昆虫和动物物种的入侵跟传染病的爆发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或许可以告诉我们流行病是如何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