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下一个目标天体确定
日本文部科学相萩生田光一15日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关于探测器“隼鸟2号”把密封舱送回地球后将前往的下一个目标天体,选定了在地球和火星轨道间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1998KY26”……
配备球形保护架的无人机Elios被用来探索格陵兰冰洞深处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四旋翼无人机可以派上用场,但那些外露的螺旋桨让它们不适合在近距离工作。
30年升温10℃ “新北极”正在形成
挪威的朗伊尔城,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上、朗伊尔河谷的下游,这里地处北纬78度,距离北极点只有130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北极最近的城市。
科学家利用多孔硅酮打造出能呼吸的可穿戴生物传感器
可以戴在皮肤上的生物传感器有望带来一些令人兴奋的可能性,因为它有可能以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监测佩戴者的日常健康乃至血糖或压力水平等情况。
新冠病毒长这样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全球首个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细结构
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赛研究员课题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个解析真实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病毒三维精细结构……
日本公司开发可通过VR远程控制的货架摆放机器人 已在全家试验
据外媒报道,商店里机器人的身影越来越常见,它们帮助顾客搬运购物物品,跟踪库存,绘制布局图。
SpaceX星际飞船竞争对手Dynetics展示月球着陆器模型
Dynetics今日(当地时间9月15日)为NASA的月球着陆器合同提供了人类着陆系统(Human Landing System,以下简称HLS)的更新。
NASA确认太阳进入新活动周期
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证实,太阳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太阳活动周期,该活动从2019年12月的最低值开始回升。
金星上有生命?两大望远镜捕捉“炼狱”中的剧毒气体或为地外生命信号
在“科学家发现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的热门话题之下,有网友这样评价道。寻找地外生命,是各国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的一件事;而寻找到地外生命,是不少人希望看到的,也是更多人所担心害怕的。
科学家利用树叶上磁性颗粒的堆积来衡量周围空气质量
技术的进步使得一些高科技的方法可以监测空气质量,从围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到污染物含量低时亮起的艺术装置。
研究人员计划将世界上第一台视力恢复设备用于人体临床试验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工作的科学家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利用智能手机式的电子装置和大脑植入的微型电极的结合,制作出了一种可以恢复盲人视力的首创装置。
一公里仅需两毛钱:奥迪A3天然气版正式亮相 一罐气能跑445公里
在国内消费市场中,奥迪也算是豪华品牌了。对于这种豪华车来说,油耗和经济性一般不是厂商考虑的主要因素。
MIT科学家开发BodyCompass系统 使用无线电信号监测睡姿
为了追踪一个人睡觉时身体位置的变化,通常要么要装上贴式传感器,要么要用摄像机拍摄。
科学家在“3D芯片大脑”上建模 还要复制人体系统
动物实验何时能被取代?带着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尝试了很多替代动物实验的方案,比如开发新算法、三维体外模型、利用鱼胚胎(鱼胚胎不属于动物)进行毒性测试甚至是采用颇具争议的人体实验。
新研究得出结论:北极地区正进入“新气候”状态
北极是一个受气候变化打击特别严重的地方。现在一项新研究表明,北极正开始向一种全新的气候状态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