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研究称一种COVID-19治疗手法能拯救生命 但往往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
根据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份新报告,一种能拯救生命的COVID-19治疗手法可能会让一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受到永久性的神经损伤。
研究称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铺平道路
根据一项新研究,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会引发身体的一系列变化,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最终发展铺平道路。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可以看穿云和雾的设备
对司机来说,最危险的情况之一就是浓雾。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的设备,可以看穿云和雾,这对未来的自动汽车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Sarcos再获4000万美元资金 外骨骼装置有望投入商用量产
增强普通人身体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可在许多领域找到相当实用的应用场景,比如帮助工人在工业环境中举起重物。
钟南山提醒世界疫情远远没有结束:全球确诊2800万 没有缓和迹象
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世界新冠肺炎疫情还远远没有结束,疫情发展很快,且没有缓和迹象,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需要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野生物种群数量近50年平均减少2/3
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全球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2 3。
天文学家探测到迄今为止最强的宇宙磁场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观测到的最强磁场。通过研究来自一颗中子星的强大X射线信号,研究小组计算出它的磁场比地球上实验室里创造的任何磁场都要强上千万倍。
新型产氧凝胶能让细胞在生物打印组织中生长繁殖
虽然我们听到越来越多关于3D生物打印身体部位,但至少有一个挑战仍然存在,那就是为打印组织中的细胞提供氧气。
为什么不能吞下口香糖?不能自然降解不能回收利用
据国外媒体报道,曾有传言称,如果人们吞食口香糖,它将黏在人体肠道7年时间,就像牛黄一样,但没有像牛黄那样神奇的解毒功效。
首个微芯片内集成液体冷却系统问世
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研究团队报告了首个微芯片内的集成液体冷却系统,这种新系统与传统的电子冷却方法相比,表现出了优异的冷却性能。
10斤氢气能跑600公里:丰田全新Mirai亮相北京车展 车身大过亚洲龙
丰田Mirai作为全球首款量产氢能源汽车,第一代车型从2014年上市之初,就获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在冰鲜三文鱼体表存活八天
新冠病毒或可在冰鲜三文鱼表面存活长达八天。在此之前,全球多地检出了与冷冻食品包装被污染有关的案例。
科学家展示抗癌新方法 通过分子纤维网由内而外杀死癌细胞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将分子纤维引入细胞,展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抗癌新方法。
科学家开发新型触觉反馈手套 利用人工肌肉赋予更真实的触感
能够向用户传输触觉反馈的联网手套,无论是来自遥远地点的物体还是虚拟现实环境,无疑都能带来一些有趣的可能性。
洞察号探测器记录到日食期间火星上发生了奇怪的事
据国外媒体报道,火星的卫星,和我们地球的卫星,不太一样,火卫一(又叫“福波斯”),是火星两颗卫星中较大的一颗,离火星也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