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新冠病毒如何损伤大脑
新冠患者普遍存在神经系统异常,包括头痛、嗅觉丧失和刺痛(痉挛)等轻微症状;还有更严重的后果,如失语症(不能说话)、中风和癫痫。
MIT研究发现疫情期间空气污染水平的下降可提高光伏发电量
肆虐全球的COVID-19大流行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世界,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不那么明显。
MIT设计出一款可重复使用防护面罩:防护级别跟N95旗鼓相当
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布列根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 s Hospital)的一组工程师创造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硅胶面罩的新原型,其可容纳一次性N95圆盘铝片以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
斯坦福科学家开发或能 "改变生活"的便携式血氨检测仪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患有肝病或其他代谢紊乱的人,血氨水平会迅速攀升至危险水平。
NexStride使用激光帮助帕金森患者安全行走
在帕金森氏症晚期,一些病人会出现一种被称为“冻结步态”的情况,即他们在行走时暂时失去向前迈步的能力。
外媒:"无症状 "被用来描述多种情况 或无助于弄清COVID-19的传播
范凯尔克霍弗指出,关于COVID-19的无症状携带者是否以及多久传播一次病毒,世卫组织“实际上还没有这个答案”。
钟南山最新研究成果!这次腾讯公司立了大功
7月21日,钟南山院士团队与腾讯AI Lab披露了利用AI预测COVID-19患者病情发展至危重概率的研究成果,可分别预测5天、10天和30天内病情危重的概率,有助合理地为病人进行早期分诊。这项研究已在2020年7月15日发布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夏日救星:索尼可穿戴空调产品Reon Pocket
Reon Pocket是一款相当轻薄的白色塑料设备、大小跟手掌差不多、通过USB-C充电,另外还可通过蓝牙跟iOS或Android手机相连。
科学家探明干眼高发与雾霾相关机制
干眼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眼病,发病率高达21%-30%,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眼疲劳、干涩、疼痛、流泪、异物感、烧灼感等,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与不便。
软固体电解质材料可有效抑制锂电池阳极上的枝晶生长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电解质,有望极大地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