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虎向LP致歉:亏钱了
寒冬席卷美国VC。
-
软银投资策略改成进攻 孙正义:ChatGPT令人兴奋
6月21日,软银集团创始人兼CEO孙正义在第43届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是时候将投资策略转变进攻。”
-
机构投资方IDG:持续看好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据IPO早知道消息,致欧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欧科技”)于2023年6月21日正式以“301376”为股票代码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
海螺水泥也做LP了
近日,水泥巨头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将联合专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安徽海螺海通工业互联网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中,海螺系将合计出资20亿元,成为这只母基金的最大出资方。
创投机构
东吴证券净利大跌超90% 六成上市券商业绩双降
8月31日,32家上市券商2018年中报全部出炉。六成上市券商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而“双升”的仅有中信证券(16 100, 0 01, 0 06%)、华泰证券(15 270, 0 00, 0 00%)、申万宏源(4 430, 0 00, 0 00%)、东兴证券(10 110, -0 03, -0 30%)和中原证券(4 140, 0 00, 0 00%)5家。
12万亿私募迎来新类型:资产配置管理人
昨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其官微发布问答(十五),详细说明了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的申请要求、产品备案登记要求等。协会表示,9月10日起就可以通过Ambers系统申请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
光大证券上半年 实现净利9.69亿元
其中,光大证券实现营业收入41 14亿元,同比增长3 71%,实现净利润9 69亿元,同比下降21 71%。国金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6 74亿元,同比下降17 05%,实现净利润4 96亿元,同比下降9 95%。
上半年募投规模双降 VC/PE行业进入调整期
种种迹象表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或将进入调整期。清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VC PE募资金额继续走低,带动PE市场可投资本量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滑。“短期内募资难的形势难以扭转,行业会进一步分化。
私募乱象:新债还旧债 “自融”更隐秘
8月13日,《投资者报》刊发了《私募基金涉嫌自融 贝塔理财信披不实?》一文。随后,记者从相关投资者处了解到,报道中所涉及的私募产品已经开始陆续兑付
券商上半年业绩入冬下半年有望回暖
近日,有券商员工向媒体反映,8月份薪酬下降,且幅度在40%-60%,平均降幅达50%。这无疑是证券行业寒冬下的一个缩影。
银行券商收紧私募托管 三角关系要失衡
今年以来,私募股权风险事件频发,投资者蒙受损失,托管机构受到指责。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托管机构对于私募托管业务的态度越发谨慎, 私募股权托管和银行、券商之间的三角关系或失去平衡。
基金公司上半年利润曝光 长盛基金营收净利双下滑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及其它相关公告的陆续披露,部分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盈亏状况也浮出水面。
VC/PE基金“募资难”真相
过去几个月,在去杠杆和资管新规大背景下,基金募资难的论调甚嚣尘上。对政策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收紧的心理使得业界内外对募资难的声音格外敏感。
PE的变局: 综合性基金遇考 PE/VC的产业化进阶
2018年上半年中国VC PE募资规模同比呈现断崖式下跌的大环境下,7月24日,国内市场上的两家投资机构在同一天披露完成新基金的募集。
VC/PE年中成绩单:募资缩水七成 投资趋向头部
尽管眼下正是盛夏,但国内VC(风险投资) PE(私募股权)行业已经是寒风凛冽。从去年底开始,“募资难”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事实也是如此。
适应新规年内100只基金转型 保本转混基成主流
伴随着今年上半年监管措施的持续落地,以保本基金为主的诸多公募基金产品已纷纷完成了转型。证监会最新公示的基金变更注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4日,今年以来完成转型的基金已有100只,已申请转型但正在接受审核的基金有228只。
6家信托上半年净利超40亿 转型期信托日子过得不错
自2017年以来,信托业监管的高压态势持续至今。而进入2018年以来,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和其他多项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信托公司如何转型发展成了业内人士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
百亿元级证券私募沉浮:3年间16位玩家“消失”
自2015年上证综指5178点以来,A股市场起起落落,数场大戏接连上演,而与之同成长的证券类私募亦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