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证实SARS-CoV-2再感染相对罕见
一项新研究检查了来自300多万人的数据,表明再次感染SARS-CoV-2(导致COVID-19的病毒)的情况仍然相当罕见。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一项新研究检查了来自300多万人的数据,表明再次感染SARS-CoV-2(导致COVID-19的病毒)的情况仍然相当罕见。
在云南,当地人爱吃蘑菇是远近闻名的,每年因误食毒蘑菇住院甚至丧命的人也不少,如何快速检测蘑菇是否有毒的技术很重要,现在云南已经研发出一种快速检测试剂盒。
澳大利亚内陆的一个新项目将试验一种创新技术,即通过捕获空气中的水分然后通过水解将其分解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氢气,这样就能让炎热、干旱的地区也能成为能源出口国。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吹嘘称星链(Starlink)的最终传输速度有望达到 300 MB s,延迟时间会低于 20ms。
虽然有药物可以帮助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症状,但这些药物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来自密苏里大学的一名工程师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以计划大规模生产一种在皮肤上可穿戴的生物电子设备。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支科研团队近日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低成本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将人体转换为生物电池。
几乎没有合适的药物选择。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参与的一项大型全球研究显示,1 3(35%)的人服用一种治疗肥胖的新药后,体重减轻超过1 5(大于或等于20%)。
人体的免疫细胞是高效的“巡逻人员”,当外来威胁入侵并危害我们的健康时,它们就会立即采取行动。
英国一个首创性的反应堆正准备开始关键的燃料混合试验,最终为ITER提供动力,ITER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实验。
《科学》报道称,实验室研究和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这一新发现的大流行新冠病毒变异体不仅更易传播,似乎还有更强的毒性。被其感染的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的风险更高。
一些研究人员使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朱诺号探测器观察木星的极光,他们说去年春天他们很幸运,在这个过程中捕捉到了一次非常明亮的流星体爆炸事件。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带回了月球正宗“土特产”——月壤,这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获得月球样品。
我们知道人类与狗狗一起生活了数千年来,但关于这种关系及其在世界各地传播的方式,仍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科学家们希望为折磨大脑的病症提供更精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利用光来靶向细胞,通过对光敏感的蛋白质和分子,可以使细胞对这种刺激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