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钱学森、郭永怀几十年前的“战略部署”成果落地:国际最先进
15日晚,央视播发视频披露“国之重器——JF-22超高速风洞通过验收”。
-
AI迎来“iPhone时刻”服务器巨头比拼“智造力”与绿色化
走进工业富联(26 190, -1 07, -3 93%)深圳观澜灯塔工厂,记者体会到什么是“无人化”的繁忙——机器手臂辗转腾挪,空中起舞;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轻松避障;AI视觉检测设备信号灯交替闪烁,不停跃动……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现在已有80余个大模型公开发布,其中北京约占一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中国启动建设超低轨道卫星星座!计划2030年完成300颗星组网运行
近年来大规模的卫星星座成为航天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环球时报》记者7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获悉,中国航天科工空间工程总体部当天宣布,将正式启动超低轨通信、遥感一体星座建设。
产业
“金刚狼战士”:对受伤士兵细胞“重新编程”,愈合速度快5倍
美国军方正在研究一项技术,可对士兵患者的细胞“重新编程”,使其拥有类似科幻电影《金刚狼》中的特殊能力,其伤口愈合速度比普通人快5倍。
研究发现有少数地球微生物可暂时在类火星环境中生存
一项新的研究将微生物送入地球的平流层,以测试它们在类似火星上的条件下的生命力,目的是揭示在太空旅行中遭遇的潜在威胁。
第二个地球?外媒:火星之旅对人类至关重要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2月18日发表题为《为什么火星之旅如此重要?》的文章称,火星是人类能够到达的最宜居的行星。
重编程细胞新成果:配合支撑结构可用于重建肌肉
科学家帮助患者重建肌肉的方法之一,就是重新利用负责人体其他功能的细胞,科学家将这种技术称之为直接细胞重编程。
澳研究人员想研究太空制药,要往空间站送 60 粒药片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研究人员正计划向国际空间站 (ISS)运送 60 粒药片,以确定未来人类是否能在太空中生产药物,从而为长时间的太空任务提供保障。
科学家对人类发现首个恒星级黑洞作出迄今最精确测量
中外三个科研团队分别对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恒星级黑洞——天鹅座X1的距离、质量、自旋及其演化做出最为精确的测量和限制,发现该X射线黑洞双星系统包含一个21倍太阳质量的黑洞,且自转速度极接近光速。
从旧电脑中提取的稀土磁体将在宾利电动汽车中找到用武之地
稀土磁体是当今许多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风力涡轮发电机到核磁共振扫描仪,不一而足。
薛龙建:给机器人“飞檐走壁”的功夫
海外读书访学近6年,薛龙建几乎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实验室里。日日夜夜,见证着这个青年海归对科研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态度。